個人的勇武在戰場上起到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你功夫再厲害,百十個人一圍,足夠把你亂刀分屍的。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事情隻能出現在小說和演義裏邊。不說百萬了,就一千軍隊在那裏,你一個人要是騎馬衝過來,人家一輪箭雨不用瞄準就能把你連人帶馬射成刺蝟。
一場戰爭的勝敗,與帶軍將領的勇猛與否沒有任何關係。如果雙方實力相當,軍隊的士氣高低和兵甲好壞對勝敗都有很大的關係。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匹夫之勇,不足為慮”的道理,可笑的是大多的小說演義中描寫的名將都是衝鋒陷陣的家夥。
戰局果然不出黃巢所料,平盧軍的前軍數次衝鋒沒有衝破林言的防線,知道不可力敵,急步前進和前麵的天平軍的軍隊會合,企圖組織反攻。
後邊的四千人馬,左衝右突做著無謂的掙紮,鮮血和死亡的壓力讓他們陷入了極度的瘋狂狀態。
一個官兵被義軍的長槍貫穿了胸膛,鮮血泊泊的順著槍杆流出,那個官兵並沒有當時就死,他抬手一刀砍在旁邊另一個義軍的頸中,鮮血濺了兩人滿臉都是。兩張猙獰可怖的臉張大了嘴巴,各自喊著對方聽不懂的罵人方言。刀嵌在了那個義軍的頸骨中,他根本不管不顧,手中的長矛又刺進了另一個人的小腹……
人的生命是頑強的,並不是那麼脆弱,最起碼不會像那些電視電影裏拍的那樣刀剛過去人就倒地不動了。看到這些朱溫莫名的一陣心寒,他們是為了什麼?既然知道是九死一生,為何還要當兵?
他們有的選擇嗎?就像自己,既然到了黃巢身邊,自己有的選擇嗎?
宣武軍的人馬已經和尚君長的部隊接觸了,雙方都做好了戰鬥的準備,大戰一觸即發。宣武軍的探子在發現尚君長的軍隊時就已經向後邊通知天平軍的人馬了。尚君長的信使當然也快到了他弟弟尚讓的手中。
雙方在距離三箭之地時停下,各自等著各自的援軍,不敢輕舉妄動。雙方都想在己方援軍到來時一舉殲滅對方。
天平軍大將崔君裕帶隊支援宋州,地近宋城,忽然接到後邊平盧軍大將王敬武親軍的急報,說平盧軍遭遇埋伏,敵軍勢大,平盧軍八千人馬危在旦夕。剛準備回軍救援,宣武軍也來告急,說部隊已經和尚君長的部隊列陣對持,大戰一觸即發。
正如黃巢所料,崔君裕略一猶豫就揮軍救援宣武軍的人馬,畢竟這次出兵的任務是解宋州之圍。最主要的是宋城中還有三萬人馬,城外一開戰,城中的宋威定然率眾出城,前後夾攻之下宋城之圍必解。當然另一個更主要的原因是這麼打仗沒危險,崔君裕當然不是傻子,沒把握的仗他當然不想打。
崔君裕心道:“王敬武、曹全晸你們兩個自求多福吧。”
崔君裕趕到時宣武軍的人馬已經被圍,賊軍尚君長和尚讓兄弟的兩路人馬正全力攻擊,崔君裕的生力軍趕到後雙方一番激戰之後,又成了對持之局。
雙方正各自整頓軍馬準備下一輪的進攻。
王仙芝的中軍人馬還在宋城之下,並未參與戰場,崔君裕怕王仙芝的大隊人馬趕到,又想著宋威怎麼還不出城接應。心中也是焦急萬分,王仙芝中軍還圍著宋城,宋威的大軍出不了城,平盧軍王敬武、曹全晸又被黃巢伏兵襲擊,能否逃出還是未知之數,自己這邊戰場局勢並不樂觀。
王敬武接到探馬回報說崔君裕揮軍去救宣武軍的人馬,不由勃然大怒,心中暗恨。急與曹全晸商量對策,二人正想著是不是放棄後軍的四千人馬時,裨將朱瑄來報說有緊急軍情回報。
朱瑄是曹全晸的心腹,當下朱瑄與兩位上司密議一番。
王敬武有些猶豫,曹全晸卻是兩眼放光的道:“如今局勢於我軍不利,若不如此,不僅後軍的四千人馬全軍覆沒,就是我們現在的四千人馬也未必能夠幸免,賊將秦彥率領的追兵距我們隻有數裏之遙。”
王敬武心一橫,道:“好,就這麼辦,生死在此一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