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荒村往事(2 / 2)

“哪個是本,哪個是末,誰人不知,誰人不曉?奈何做起事來,多是先顧一人一家,不顧一族一國。本末倒置的事情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大廈已傾,還在瞄著哪塊磚去壘本家的雞舍、鴻舟已覆,還在爭著水中的木板。想想人,空有百物之靈,卻常常幹著棄本逐末的事情。”

“此話有些意思,這是將軍說的麼?未免有失偏頗罷。”小月問道。

“將軍不但說過這些,我們在此地安頓下來之後,他時時反躬自省,對自己,也是毫不留情。”

“他常說,一事當先,他自己也逃不過這個本末倒置的毛病,他做為公子扶蘇的至交,眼見著公子被害至死,他本該站出來,哪怕把那三條計策隨便行上一條,恐怕始皇帝打下的江山也不會就這樣快,就土崩瓦解。但是後來將軍對我們說,當時他把什麼都忘了,隻在想著,公子是皇帝至親,尚且不反抗,我一個屬臣,冒然行事,別人會如何看我。事成倒罷,事不成,豈不是一片好心扔在了雪地裏。卻不知,公子一死,死的不是公子,而是大秦的萬裏江山、死的是大秦百姓本該有的平安日子,也是我蒙恬一家的平安日子呀。有時將軍想至深夜,會突然發笑,說,‘我想我,最後我害我,自作自受!我若不想我,怎會我害我?’我們聽了都不解其意,可是將軍卻不再對我們解釋。”

聽似忙亂之語,可是我卻聽懂了。

其實那位扶蘇公子,在大事當前,何嚐不是先想到了自己,也許他根本沒來得及想想國家,就衝動地提劍自刎了。

他近乎完美的倒下了。

身後,陳勝吳廣、巨鹿之戰、楚漢之爭、鴻門之宴、垓下之圍、指鹿為馬、暗渡陳倉……一個個千古相傳的經典,又分別代表著多少的生離死別,生靈塗炭和山河凋敝呢?

夜深,主人相約明日,相繼打著哈欠離開,我與小月被安置於一室,聽著她均勻的呼吸,我卻沒有睡著。

一個隻有三戶人家的小村,果真是安安靜靜,靜得讓人可以從從容容地用思緒勾勒一幅清晰的圖畫,不擔心被突然出現的人聲攪亂。

也是在這樣一個寂靜的深夜,一位蒼老的將軍站於山巔,久久凝望著北方,有兩隻從故地帶來的小狐,一左一右站在他的腳邊。

遙遠的大秦帝國,就算他站在最高的山峰之上,也再看不到了,那裏的金戈鐵馬、刀槍鳴響、戰旗漫卷,甚至是夜半的更漏之聲猶在耳邊,仿佛一抬腳便能回到那個地方。

可是,他再也回不去了。

阮師刀,安零刀,一把砍胡亥、一把砍趙高,一定快意無比。

但是現在,他把它們握在手上,連揮舞的力氣都沒有了。

他還是那個率領著三十萬步兵,擊潰了匈奴來無影去無蹤的鐵騎,讓他們十年不知道彎弓射箭是什麼滋味的蒙恬嗎?

他還是那個蒙恬嗎?不是?可是昔日伴著自己殺敵無數的寶刀,不是明明白白地握在自己的手中嗎?

小狐抬頭看著他,它們不會知道他在想些什麼,它們隻知道跟著這個沒脾氣的老者,是安全的。

他所為之奮鬥的龐大的帝國,鐵蹄踏進草原、抵達東海之濱,西至雪山,不曾被任何一個敵人打敗,齊沒有把它打敗,楚沒有把它打敗,燕沒有把它打敗,韓沒有把它打敗,但是,一紙偽造的詔書,就把它打敗了。

他舉起手中的阮師刀,它的鞘中微微的顫鳴,似有不甘。肖起他,可以輕易斬斷那位使者舉著詔書的手臂。

就算是燒火棍,挑起一團柴火,也能燒掉那頁誤國的假詔。可惜,阮師刀。

跟在他身邊的人,跟了他從南,又越過了茫茫大海,現在,他讓他們離開了,因為他感覺自己時日無多,這樣的倒下,像一頭再沒有氣力拉犁的老牛,真的不是他想過多次的死法,他不想讓任何人看到,自己這最後的一幕,於是,他打發他們走了,並聲色俱厲地警告他們,從此不要再回來。

在打發他們走之前,按照長序,給他們配了姻緣,這樣就不會寂寞了,他懂得寂寞的滋味,何必讓後輩人再次品嚐這種滋味呢。也許在他死後的許多年後,這座荒島上就會變得生機四溢。

他慢慢地從山上走下來,回到了自己的石屋,顫微微地把阮師刀、安零刀塞在了石灶的灶口。就讓它們當燒火棍吧,也許還有些用處。

他用盡最後的力氣爬上房頂,那裏有個向北的閣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