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青向下步行,大約半時後,見兩塊奇石聳立在樹林上。
一上一下,狀如人形,正向上奔跑,相距百餘米,前者頭部光滑身形消瘦,它身向前傾如披衣禦風的尼姑,後者粗壯有如一位大胖和尚,更為奇妙的是,在和尚石、尼姑石之間,還聳立著另一巨石,高約7米,上大下,形似火炬,像一尊清秀觀音,在嚴肅看守著,不準動了凡心的和尚、尼姑回廟,構成一幅巧奪工的‘和尚趕尼姑’的趣景。
李長青見此然成趣的奇景會心一笑,感慨著造物者的神奇。
下到峽穀時溪麵時寬時窄,寬處片片清潭水流緩緩,窄處坡陡流急絕壁參,順著細流往上,有一處深潭。
一條條黑綠色的脈岩,恰似條條“青龍”穿山而過,而龍頭均伸向峽穀深潭內的水中。
“好一個群龍吸水!”,李長青見此心中驚歎。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群龍吸水的風水格局,固然不少龍穴,但群龍在此飲水,日後飛龍在的時候,自然不會忘記當年的飲水之恩。
若將墓葬在此處,按照《青囊奧語》中的法,後代子孫必定會世受皇恩。
自古名山僧占多,無論是道教還是佛教或多或少都知曉些風水秘術,此處的風景也許比不上雲中湖,但從風水學上來看,就遠勝於雲中湖了。
李長青心中很疑惑,牧真觀曾經毀滅在戰火裏,重建的時候為什麼沒有選擇此處群龍吸水的風水格局,而是建在了雲中湖呢?難道有著千年傳承的牧真觀,已經破落得沒有人懂得風水秘術了?
正疑惑間,李長青發現群龍吸水潭側麵的石壁亮起火紅色的光,走近後才發現居然有一座簡陋的石廟隱藏在石壁中。
隱藏在石壁中的石廟寬不過五米,深不過四米,分為三個部分,中間的部分擺放著一座石雕神像,左邊是一堆草屑作成的床,右邊就是火光亮起的地方。
一位穿著灰不溜秋破爛衣裳的老者用一口大鐵鍋在煮野菜,老者灰白色的頭發挽在頭頂上,李長青走到廟門前的時候,老者正趴在地上,用嘴巴往鍋底下的柴火中吹著氣,生怕好不容易燃起來的火給熄滅了。
“呼……”,老者雖然額頭上的皺紋很深,但氣息悠長滿麵紅光,吸一口氣能吹很久。
拇指粗的火苗,立即燃燒成大拇指大,馬上就要有熱烈燃燒的節奏。
“啊呼……”
“啊呼……”
驀然,火剛即將要全麵燃燒起來的時候,老者呼氣時噴灑出的一顆大唾沫星子,把剛燃燒起來的火焰給撲滅了……
“嘿,真倒黴!”,老者自唾了一句,回頭看見站在他身後的李長青,絲毫不關心李長青為什麼會出現在如此荒山野嶺,沾滿灰燼的臉上反而露出副急切地樣子向李長青問道:“夥子,有打火機沒有?”。
“沒有!”,李長青搖搖頭。
“火柴呢?”
“沒有!”
”你從哪裏來的?“,老者很委屈,有些失望,從大鐵鍋的冷水中抓了一把野菜,直接在嘴裏吃著,語氣很含糊地向李長青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