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生心裏暗忖,就怕十月份都開不起來,招生還是個大問題呢。
果然,公告都貼出去了十日,竟然隻有二十名學生來報名,其中一部分還都是自家的親戚。
瑞娘在這幾年裏又生了兩個兒子,她帶著牛蛋和兩個小兒子來報名了,排行老二的閨女則不讓她來。
小茹慫恿她,“大嫂,我都說了,男女皆可來上學,你怎的隻讓兒子來,不讓女兒來,就不怕紅丫生氣麼?若她說你重男輕女,看你怎麼回話?”
瑞娘卻不以為然,笑道:“女孩子家家的上什麼學堂,也就你和澤生想得出來。從古至今,也沒聽說過女孩進學堂。哪怕那戲裏唱的祝英台能上學,那也得女扮男裝!你不會是讓胖丫也去上吧?”
“胖丫當然得上了,我們自家辦的學堂,哪能漏過她?她最近都跟著兩位哥哥學認了不少字。”
瑞娘頓了一頓,“我瞧著你還是別讓胖丫上了。我說句難聽的話,你可別不愛聽。”
“啥話?”
瑞娘瞅了瞅邊上沒人,小聲道:“女孩子又不能考功名,讀了書也是白搭。戲裏的那皇後都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你若是讓胖丫讀書,怕是以後……沒有人敢上門說親呢!”
小茹就猜到她會這麼說,“大嫂,女孩子雖然不能考功名,但可以學不少知識。走出門去,也不至於鬥大的字不識一個,讀些書百利無一害的。”
小茹見瑞娘無動於衷,為了哄著瑞娘讓紅丫上學,便想出了一個主意,道:“大嫂平時不是說,想讓紅丫以後找個好人家麼?如今已經開考了,必定有不少青年才俊能考到功名。若想嫁到那樣有功名的人家,不識幾個字的話,人家哪瞧得上?雖然那些男子也不喜歡女子有多少學問,但他們也希望自己的娘子能陪著讀個書什麼的。你不知道,現在的男人都愛附庸風雅。若你隻是想讓紅丫嫁個莊稼漢,那就隨你了。”
瑞娘本來是意誌堅定,絕對不會讓紅丫來上的,這會子被小茹這麼一說,她心裏有些動搖了,但她還嘴硬,“我們自己是莊稼漢,還怕嫁莊稼漢麼?”
其實她心裏才不希望紅丫嫁莊稼漢呢!
小茹見瑞娘躊躇滿懷地走回了家,心裏偷笑,她已經看出大嫂搖擺不定了。
她以此理由,哄著大姑子小源也讓女兒來上學。小源生了一女兩兒,開始她隻是答應讓兩個兒子來上學,經小茹左勸右勸,她也鬆口同意了。
說服小清比較容易,平時小清和林生經常來小茹家玩,兩家走得勤,既是親戚,也是朋友。所以小清的兩個女兒全都來了,她的兒子才三歲,不夠年紀,得等幾年才能上學。
芸娘因為離得遠,她的兩個女兒沒法來上學了。不過,有季公子平時教育孩子,她的兩個女兒都已經會寫不少字了。
經小茹這麼到處宣傳,越來越多的家長領著孩子來報名了。
男孩讀書是為了考功名,女孩讀書是為了以後能嫁個考上了功名的男人。小茹都覺得自己這宣傳的是一股歪風,可是沒辦法,若不這麼說,就沒人來上學了。
她實在不忍心見這麼五間教室空空蕩蕩。歪風就歪風吧,她倒是想跟大家講講道理,說女孩子也要受教育,女孩子也得有自己一片天地,可是沒等她說完,人家就“咦”了一聲走了。所以,她就隻能讓歪風助長了。
澤生費盡心思,求爺爺告奶奶的,終於從外地請來了五名教書先生。接下來一個月裏,來報名的學生也有一百二十名了,一百名男生,二十名女生。有自己方家鎮的人,也有不少是周邊其他幾個鎮子上的人。
十月底,方家學堂終於可以開學了。
可是才一開學,分班的問題就惹出了大風波。因為分班時,隻是按照年齡分班,並未以性別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