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揭秘廟鬼們的弄鬼(1)【第一更】”(1 / 1)

看了題目大家一定會問廟鬼是什麼?“廟鬼”一詞本是《聊齋誌異》中的一篇故事,字數不多,文風沉鬱,充滿驚險,寓意深刻。本文選自原書卷二第四篇,講述了城隍廟的廟鬼,不為人造福,卻去禍害正直的醜惡事實,表現了社會巫蠱勢力無以複加,隻有借之於神人之手。

據史所記,平西王吳三桂鎮守雲南時,大概是覺得自己衝冠一怒為紅顏、引清兵入關、絞殺南明永曆帝這一串事兒幹得都挺露臉,就在昆明修建了一座功德廟,建成之後,把雲南各級文武官員叫到一起,指著廟裏的泥塑四大金剛,讓他們以此為題作詩。有位按察使一向都看不起吳三桂引賊入關、賣國求榮的行徑,當即吟詩一首:“金剛本是一團泥,張牙舞爪把人欺,人說你是硬漢子,你敢同我洗澡去?”吳三桂聽完鼻子差點兒氣歪了……金剛本是泥塑,當然下不得水,就算石像,成天日曬雨淋也難免千瘡百孔。偶像崇拜本來就是經不起時間考驗的事情,偏偏在曆史上有無數代的無數人,不給自己的膝蓋找個跪的地方,簡直就惶惶不可終日,這就給了騙子們可乘之機。

為施將軍捐了個伯爵《庸閑齋筆記》在清末筆記中向以史料廣博、論史公正而聞名。作者陳其元出身海寧世家,他一共參加了十五次科舉考試,連個安慰獎都沒得上,誰想清末板蕩之時,國家不太在乎你是不是文科狀元或畢業於211,你行你就上,結果陳其元成功地證明了自己雖然應試教育不及格,但有真本事。他接連被李鴻章、左宗棠和丁日昌這三位超級牛人看上,收入幕下或援為助手,一展雄才。

陳其元做不出一手好八股,卻在經世之學上別有所成,因而對傳統文化中的糟粕,每每抱有質疑和嘲諷的態度,在《庸閑齋筆記》中有一篇題為“廟鬼慢神”的文章,即是此類妙文。

“道光己醜,餘在外家讀書,居十五奎巷。”陳其元來到杭州不久,便發現“杭人崇尚鬼神,每廟之神,必撰其姓名,尊以官爵”。而在廟裏當住持或主事的人,也並非什麼正經的出家人,都是一些地方上的流氓無賴,“皆裏中好事者”,還得了個諢號叫“廟鬼”。

在陳其元所住的十五奎巷裏,有一座施將軍廟,是為了紀念曾經刺殺奸臣秦檜而殞命的南宋殿前小校施全修建的。古代不像今天個別地方,除非拆遷辦看上,否則烈士陵園長了草都沒人管,古人對忠義之士的尊崇是由衷的,因此祭拜也是綿延千百年而不絕,施全雖不是什麼大人物,謀刺也未成,但好歹讓後人看到國家尚有正氣在,“是廟香火頗盛”。

香火既盛,廟鬼就動了腦筋,希望能把小廟做大做強,正趕上杭州要搞賽會(民間各種迎神祭祀活動),這就好像產業博覽會一樣,是各個商家爭鋒奪勢、大擺擂台的時候。杭州名城,廟多神大,區區一個施全,肯定會被壓到土裏,廟鬼們“苦神之官爵不高”,正無計可施,有個商業頭腦比較發達的,派人拿了三百兩黃金,跑到江西張真人府,為施全捐了一個伯爵,回來後在賽會上“大行出會,極儀從台閣之盛”,花費了一共有數千黃金,“他廟之鬼皆嘖嘖稱羨不置”,聲勢浩大的結果,當然是施將軍廟的香火更加繁盛了,這個道理,跟為了賣牙膏而請“全國牙防組”推薦,為了賣書而杜撰個海外大獎,為了演員走紅而到戛納走一回紅地毯,都是一回事。

當時的賽會,有一個奇特的規矩,各個廟宇的神像被抬出來,也要依照“官場”的規矩,不同級別不同對待,官大壓一級。路上兩尊神撞上了,怎麼辦?“遇他廟之神爵高於本廟者,則多人擁神輿疾驅過之”,這個叫做“搶駕”,表示尊敬和避讓,不敢奪上級的風頭。五月中旬,是關羽這位漢壽亭侯出賽會的日子,清代極其尊崇關羽,一再加封,直封到協天大帝,“其尊無對”,就算是路過宗陽宮也不搶駕。問題在於,宗陽宮“所祀為玉帝,向來各神過,無不搶駕者”,廟鬼們覺得被壓了一頭,十分惱火,“乃連夜塑一諸葛武侯像坐於廟門口”,第二天賽會開始,關帝廟的廟鬼們抬著關羽的神像趾高氣揚地路過宗陽宮,被宗陽宮的廟鬼們攔住,指著諸葛亮的神像問:“君侯未奉將令,何往?”關帝廟的廟鬼們一下子泄了氣,相顧色駭道:“軍師在此,不能不搶駕矣。”

說起來完全是根據小說話本編排出的一場場鬧劇,荒誕無理,令人捧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