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年之約(1 / 2)

[[[CP|W:210|H:140|A:C|U:http://file1.qidian.com/chapters/20156/17/3511889635701588431566250861717.jpg]]]公元712年睿宗決定禪讓帝位,太子李隆基即位,即唐玄宗。但是玄宗宣稱太平公主又準備用羽林軍兵變。隔年,玄宗發兵殺太平公主與其黨羽,唐朝自武則天以來的女主政治,至此結束。公元713年改元開元,唐玄宗以武韋為戒,以貞觀為鑒,滌除昏氛,於天下,以典刑糾之,以禮樂明之,以慈儉愛之,以軌儀律之。

開元九年,無論是高居廟堂者,還是遠處江湖者,都有感於明君之政才明德。有遠時先知之輩,更慨讚曰:“貞觀之風,一朝複振。”

這盛世之風初顯的時下,有一二文人雅士偷得浮生半日閑也就沒什麼稀奇的了。

中土多名山大川,可秀氣雅致的水簾青崖之景也同樣令人流連忘返。燦爛的陽光照在這遠離紅塵的美麗青山上,自山上落下的瀑布拋灑著碎金,灑在周圍不知名的野花身上,此景實在令人心暢。

而在這青山之內卻是另一番洞天。溶溶溪水不知從何處流入山內,山內有一精巧洞穴,陽光不知從何處照進山內使得山內一派朦朧溫暖。待看清這山內之景更是令人驚歎——青山之內四周低平中部微凹,整個山體內部好像都被山神掏空了,溪水流入中部聚成一汪清澈見底的湖泊,湖泊中心又有一似天然形成的巨型石台,高台上有石桌石椅三四,石桌石椅石台渾然一體,機巧天成,讓人驚歎。

一青衣文士裝扮的男子拿起青瓷杯盞,輕抿一口香茗,感歎道:“茶是好茶,杯為好杯,可這二者不大相稱啊。茶湯之色為淡青,青瓷色澤如玉,二者分置皆美,共用卻難以相彰。”說完便裝模作樣地搖了搖頭,似是十分可惜。

與其對坐的是一身著平常灰衣的男子,一身平凡灰衣卻難掩他非凡的氣勢,眉目硬朗,一雙眼銳利如鷹,寬肩窄背,整個人的氣勢似上古奇兵,古樸沉穩,光華內斂卻又叫人不敢小覷。

這灰衣男子瞥了他一眼,道:“得了吧,你可別把你官場上‘九曲十八彎’的談話手段用在我身上。拐彎抹角,陰陽怪氣,聽著心累。你自知曉瓷有南青北白,士人亦有南北之分。我父史務滋為當年武後親自提拔的‘北門學士’之一,親封的‘剛直鐵骨’丞相。我此生隻好青瓷,隻忠於武後一係。”

“你這又是何苦,當今聖上乃可與漢文漢武比肩之明君,比之武後,有過之而無不及。何況這本就是李唐江山……”

“士為知己者死,忠臣有死節之義!”語氣輕緩但言中之義重逾千斤。

本準備了一肚子的說詞,就被這輕飄飄的一句堵了回來。

“是啦,這麼多年來你的性子還是這麼強……哦,不,剛正不阿。”青衣文士摸了摸鼻子“也隻有我這賤奴死皮賴臉地貼上你,還一貼就是二十年……”

灰衣男子不禁笑了,這話雖有戲謔之意,可二人多年的情誼並不是戲謔來的。心知好友是故意作態讓自己開心,心下更是溫暖感動。

“啊呀,你這黑麵煞神竟也會笑,真讓賤奴我好生驚訝啊。”說完還以手掩嘴,做足了諂媚醜態。“好吧,不作怪了,我們來談談……”

不待他說完,灰衣男子便朗聲道:“方外之賓既來此方外之地,何不速速現身與我二人共飲一杯。”

話剛落音,一灰袍僧人便自水簾處飛身而來,不過幾瞬便已到石台。這灰衣僧人看來年近花甲,慈眉善目,自有一番得道高僧的氣度。“貧僧若不磨蹭片刻,怎能看到姚兄這般彌勒之態呢?”

青衣文士,也就是姚兄,沒好氣的說:“你這禿驢,無事不登三寶殿,有何賤幹哪?”

“哈哈,貧僧沒什麼賤幹,隻是特來與史兄商議一件貴事的。天竺高僧善無畏,金剛智,不空大師入中原。受到了玄宗皇帝的禮遇,其中不空大師更是入宮為皇上灌頂授法。這事你們可知?”

青衣文士道:“皇上自登基以來雖抑製佛教發展,但對於密宗卻仍篤信不移。而禪宗則沒武後時興盛了,這也是必然啊,一朝天子一朝臣,佛門勢力與臣子又有何差異呢。當年武後對神秀大師行跪拜之禮,更是主張‘先佛後道’,神秀大師死後更是追封其為大通禪師。現皇上抑製禪宗更是不出意料,普寂禿驢,你可別是嫉妒了。我記得大通禪師常說‘心體清淨,體與佛同’啊。”

“元之之情貧僧心領了,不過貧僧並不是為了禪宗漸微而煩惱。其實是不空大師私下找到我,向我出示了這枚符咒。”說著從懷中取出一物,放在石桌上。“這符咒是家師親手所製,僅有三枚。當初師傅分別交付給我和師弟一枚這樣的符咒,並囑咐我們‘若有人持此符咒求助,禪宗必在道義之內舉宗之力相助。’這符咒由金蠶絲製成,水火不侵,其上暗紋實是記載著師傅畢生所學之大成,實是禪宗秘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