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技術在圖書館中的應用
探索與觀察
作者:胡勇祥
【摘要】本文介紹了物聯網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的理論以及相關概念,分析了物聯網RFID技術在圖書館中應用的效果及使用效率,並闡述了物聯網RFID技術在圖書館管理係統應用過程中的特點及一些缺陷。
【關鍵詞】RFID;圖書館;電子標簽;工作原理
引言
服務創新是圖書館永恒的話題,圖書館作為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總在不斷地提高服務質量和創新方式來為讀者及教學科研服務。目前,大多數圖書館采用現代化的技術,但還存在著很多問題.給圖書館的圖書借還、圖書排架工作造成許多不便,這勢必影響圖書館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的提升。隨著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的應用及推廣,它的優勢及廣闊的發展前景正引起國內外圖書館界的普遍關注。
1.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概述
RFID的全稱為Radio Frequency Identifi-
cation,即無線射頻識別技術,俗稱電子標簽,無線射頻識別,是一種通信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並獲取相關數據,而無需識別係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光學接觸,可工作於各種惡劣環境。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並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簽,操作快捷方便。RFID技術早在20多年前就已經在防盜係統、門禁管理、物流運輸、停車場管理等諸多行業領域裏廣泛應用,但是在圖書館自動化管理中的應用相對比較新穎。
電子標簽工作時是閱讀器通過天線向電子標簽發送一定的射頻信號,電子標簽進入射頻信號的識別區域後將產生感應電流從而獲得能量後被激活,並將電子標簽自身編碼等信息通過天線發送出去,係統接收天線接收到從射頻卡發送來的信號,經天線調節器傳送到閱讀器,閱讀器對接收的信號進行解調和解碼然後送到後台主係統進行相關處理;主係統根據邏輯運算判斷該卡的合法性,針對不同的設定做出相應的處理和控製,發出指令信號控製執行機構動作。
2.RFID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
圖書館RFID管理係統以更加快捷便利的處理和控製大量重複性工作,最終實現圖書館的管理與服務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在圖書加工方麵。圖書編目時首先為書籍粘貼RFID電子標簽,將數據信息通過標簽轉換裝置寫入電子標簽。給每一本圖書附上唯一識別信息,為館藏工作人員讀者查找該書提供便利。同時圖書加工過程中通過掃描每本圖書的標簽信息,將此信息傳輸到計算機管理平台上,隨時更新書庫書目信息,為圖書的盤點、借閱提供便利。
在圖書定位排架方麵。圖書館RFID係統通過“RFID數據采集”和“分類排架號”兩種RFID圖書定位排架方式來對圖書進行定位排架。“RFID數據采集”的圖書定位排架方式是將圖書放在哪裏就把它確定在哪裏。具體是通過將每一本書都定位在某個確定的單元格位置上。目前大多數RFID係統圖書館都采用這種圖書定位排架方式。“分類排架號”圖書定位排架是通過分類排架號本身就是一種序號來定位的,所以在任何單元格中的圖書都有排列的先後次序,每單元格都有確定的一本書放在這一格的首位,相鄰兩格首位圖書確定了,圖書應在哪個單元格中的位置也就確定了。
在上架、順架方麵。圖書上架時,館藏工作人員利用移動式盤點係統對其粘貼的電子標簽進行掃描,根據出現在係統上的書目信息找到該書應存放的書架位置,最後分門別類的用推車將書籍載到指定書架位置,上架即可。館藏工作人員通過使用移動盤點係統,手持便攜式點檢儀可以對書架逐個掃描,係統會自動挑出錯架書籍,並且標明正確位置。
在自助借還圖書方麵。自助還書係統可以使讀者無需在指定的時間到館借閱圖書,它的原理相當於銀行的ATM自助存取款機,讀者可以到附近的24小時自助圖書館去借、還圖書。讀者借書時,隻需要到圖書館的自助借還機上將所借圖書一起放在借還機的掃描區域進行掃描,確認所要借閱圖書。係統便可以通過RFID標簽錄入借書信息,並打印借閱票據,最終完成圖書借閱。這種圖書借閱方式無需在圖書館指定借閱處進行圖書借閱,完全依靠讀者自助服務,方便高效。還書時隻需要將所還圖書放到自助還書機的掃描處進行掃描,隨後打印票據。這樣就輕鬆完成還書操作。這種設備的使用既方便了讀者,也節省了館藏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在圖書快速查找方麵。讀者再也不會因為圖書沒有按類別擺放而造成圖書找不到的現象,讀者可以使用便攜式查找終端對這部分圖書進行查找,查找時可以通過手工方式和數據下載方式來完成對圖書的快速查找過程。手工方式錄入指直接將需要查找的圖書信息錄入到便攜式查找終端上,一次可錄入多本圖書信息;數據下載方式是指通過無線局域網與業務係統聯接,將管理員提前錄入的需查找的圖書信息下載到手持終端上,進行圖書的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