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低年級識字教學方法
讀寫指津
作者:趙麗娥
識字,曆來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難點。許多專家學者多年來不斷探索,希望找出一條“多快好省”的識字之路。就我國的教育現狀來看,各地探討的識字教學方法有二三十種,真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十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在識字教學方麵積累了一些經驗,下麵談談我在識字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一、教學方法靈活
我采取將“直觀教學”“對比教學”和“語言環境教學”相結合的方法,使一年級新生較快地認識、掌握所學漢字,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1.直觀教學
在教學中采用直觀教學的方法,並非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而是通過具體事物強化教學效果,使學生在觀察事物的同時,認識並理解漢字。如我在教“上、中、下”這三個表示方位的漢字時就采用了此法,先選三個學生站在上、中、下三個位置,手舉漢字,以表字意,然後讓學生變換位置,交換漢字,讓他們進一步明確上、中、下的位置是相對的,這時這些漢字就深深地印在了學生的腦海中。
2.對比教學
由於漢字具有“拚形”和“表意”的特征,因此,在教學當中采用對比教學的方法尤為重要。很多漢字字形是可以拆開並加以拚組的。學生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筆畫和部首之後,經過對比,就可以較快掌握其他形態相近的漢字。如“青”而至“清”“睛”“晴”,由“巴”至“把”“爬”,由“鳥”至“雞”“鴨”“鵝”等。通過字義的講解,學生很容易就能把舊知識與新內容聯係起來,漢字的“讀、寫、義”也就很容易地掌握了。
大多數漢字是形聲字,其形符表意,聲符表音。從形、音、義三者的統一上進行教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馬”為例,在學生掌握了“馬”字後,再教“媽、嗎、碼、罵”等字就容易多了。如“媽”字,因為媽媽是女人,所以有個“女”字旁,“嗎”是說話時帶出的尾音,所以要加個“口”等。還可以通過訓練學生多組詞來強化其記憶。
3.創設語言環境
學生容易寫錯別字,這主要是由少數漢字的音、意相差太遠而導致的。在教學中,完成了讀準音、辨清形之後,字義的教學可以在語言環境中完成。特別是一字多意、同音字等,在語言環境中教學能收到較好效果。如學生對“手”“首”混淆不清,常常用錯。在教這兩個字時,我讓學生口頭組詞,造句,請學生到黑板上寫出這兩個字,要求示範的學生抬起“首”,舉起“手”。在講解“和,合”時,做好一些獎勵卡片,要求學生用這兩個字造一些簡單的句子,做對的獎一張“合格卡”,用錯的給一張“和不對”的卡片。如此反複幾次,學生對字義的理解就加深了。
二、教學形式多樣
識字是閱讀和表達的基礎,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讓學生準確而牢固地識記字的音、形、義,形成一定識字能力的最佳途徑。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識字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1.遊戲激趣
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除了教學生認識字形,還要教其讀準字音。為使學生能讀得準,記得牢,我在教學中多采用遊戲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