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上黨之困(2 / 2)

十萬步軍,十四萬天狼騎兵騎兵,加上一些地方的守衛部隊,關羽的總兵力,絕不少於二十五萬人馬。

而長達幾百裏,十多個城鎮的上黨防線,同時也是天狼軍的防線,每一個城鎮及各條通往上黨地區的道路,都要留下足夠的兵力防守,這樣一來,關羽能夠用來攻擊上黨的兵力,真心不算多。

每個城鎮留下幾千人馬,那就減少大大幾萬人馬。

所以,算下來,關羽可以用來進攻上黨地區的兵力,約在十五萬人左右。

按估計,上黨張楊的兵力,是五、六萬之間,關羽又把十五萬大軍,分成三部,分三路向上黨進攻。

這樣分兵,也是出於無奈,防線太長,張楊隨時都有可能率軍進並州作亂,所以,分成三路兵馬挺進,可以有效的給張楊壓力,讓他不敢離開上黨地區。因為,他一旦離開上黨地區,從哪一個方向向並州進軍,離他最近的一路兵馬,就可以回過頭來攻擊他。另外兩路兵馬,就可以直接攻進上黨,直搗張楊老巢,一旦上黨真正的落入了天狼軍的手裏,那麼他離開上黨的軍隊,就變成一支流寇,沒有了一個補給休養之地,他們遲早都是被滅的下場。

所以,關羽與郭嘉,陳宮探討後決定實施這樣的方案可以直接把張楊壓在上黨地區,不敢輕舉妄動,隻能步步為營的被動防守。

事實證明,關羽的部署是正確的。

張楊他的確不是那麼輕易對付的人。這主要是他不甘心失去了並州之後,幽州軍居然連他老巢都要。他在上黨經營多年,加上上黨的地形險要,可以據守險地,這樣也可以搏一搏。也許還有機會呆在自己的地方當土皇帝。

張楊在上黨囤積不少戰略物資。弓箭、精良的刀劍等等,還有,大批的糧食,滾石,檑木,金汁等。

除此之外,手下魏續還向張楊獻了策。

魏續給張楊的策略,和關羽所擔心的差不多。那就是趁天狼軍向其攻擊的時候,張楊可以利用現有的大批兵器、糧食,就在上黨加緊招兵買馬,盡可能的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擴充大量的兵力。

才剛剛招的兵馬,可能不具有與天狼軍一戰之力,可是,卻可以利用這些人去修建工事,隻要他手上的兵馬多了。別管有沒有戰鬥力,他可以動用的人手就會充足。到時候,或者也可以利用這些新招的兵馬,驅趕一些百姓去給他們修建工事。

而修建什麼的工事呢?其實也很簡單,從並州方向,向上黨進攻,就隻有那麼十來條的路線,這些路線,無論是那一條線路通道,都是從山間蜿蜒而過的。途經無數的險要地帶。張揚實際的兵力,當真的就是六萬來人馬。這些都是張揚的精兵。另外一萬來人馬是一些預備兵種,也就是相當於後世的民團差不多。

張楊從他的精兵當中,抽進二萬人馬,再加那一萬來預備兵。這三萬來人馬。可以分成一千或兩千人一部,然後。讓這些人馬。帶著新招收到的兵士,驅趕百姓到進入上黨地區的各條線路上去修建關寨。在一些險要地方,修葺攔路的關牆。

並且,這不是說就修葺一兩道關牆的問題,而是步步為營,不管關寨關牆相隔有多遠。隻要是險要地帶,他們都修建下一道攔路的關牆,然後,留下他的一兩千精銳的軍士防守在第一線。

而防守。並不是說讓他們死守,而是利用弓箭,對來攻擊關牆的天狼軍進行射殺,盡可能的消耗天狼軍的兵力。除了這樣,那些新招收的軍士,可以派一些精銳的軍士帶著他們,在各條進入上黨地區的山上埋伏,也不用管是有沒有關寨的地方,隻要有天狼軍從下麵的山道上走過,他們就在山上往下扔東西,什麼石頭、檑木什麼的都可以。隻要求他們能夠大量殺傷天狼軍的兵力,步步騷擾天狼軍的行軍,要讓他們做到,天狼軍每走一段路,都要他們走得小心翼翼,絕不敢大踏步的向上黨進軍,這樣一來,也可以大大的拖延天狼軍的行軍時間。

而當向天狼軍襲擾的軍士,看到天狼軍要向他們攻擊之時,他們則可以從另一山側迅速的撤走。他們都是上黨人,對於上黨的地型,自然要比天狼軍的軍士熟悉得多,要撤走不讓天狼軍追上,自然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同理,那些守著險要關隘的軍士,他們就在關內用弓矢攻擊天狼軍,當天狼軍殺上前來,他們沒有辦法再守得住關隘的,就可以撤退,再撤回下一道的關隘再抗天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