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一大早便去了皇宮,他迅速召集文武大臣來到朝堂,這時候文武大臣都很納悶,認為董卓這會應該在城樓上,為什麼突然出現在皇宮,隻有少數一部分人知道董卓是回來準備逃走的。董卓看到文武大臣都到齊了之後,便趾高氣昂的說道:“大漢遷都洛陽,二百餘年,氣數已衰。我夜觀天象,發現長安紫氣騰飛,我打算請陛下帶領洛陽所有百姓遷都回長安。你們趕快回家收拾行裝,今日午時出發。”
此時司徒王允站出來說道:“昔日王莽亂政之時,火燒長安,關中地區又是殘破零落。今無故捐宗廟,棄皇陵,恐洛陽百姓驚動。天下動之至易,安之至難。望丞相監察。”
董卓大怒大吼道:“你竟敢阻攔國家大計?”
太尉楊彪連忙上前解釋道:“王司徒之言極是。以前王莽篡逆,再加上始赤眉暴亂,焚燒長安,長安盡為瓦礫之地;再加上百姓流失慘重,方圓百裏也麼有幾戶人。今棄宮室而就荒地,非所宜也。”
董卓陰冷的說道:“關東賊起,天下播亂。長安有崤山函穀關之險;更臨近隴右,木石磚瓦,幾日就可辦理完畢,宮室營造,不須月餘。汝等休要再胡亂說話了。”
司空荀爽進諫道:“丞相若欲遷都,百姓騷動不寧,這······”
卓大怒的說道:“吾為天下計,豈惜小民哉!”
當著所有人的麵罷免楊彪、王雲、荀爽貶為庶民。董卓出了皇宮剛上車,隻見有兩個人來到城前行禮,董卓一看,乃尚書周毖、城門校尉伍瓊。
董卓問他們有什麼事,周毖上前說道:“聽說丞相欲遷都長安,故來進諫耳。”
董卓大怒吼道:“我剛剛聽說你們兩個當年向先皇保用袁紹;今袁紹已反,我看你們就是一黨的!”於是讓武士將二人推出都門斬首。於是下令遷都,今日午時便行。
董卓府內,李儒上前說道:“現在我們錢糧缺少,洛陽富戶又是極多,可將他們的財產充公。一但是袁紹等人的門下,應該殺其宗黨而抄其家貲,必得巨萬。”
董卓大聲叫好,隨即差鐵騎五千、滿洛陽的捉拿洛陽富戶,總共數千家,在他們的頭上插上旗子,旗子上寫道“反臣逆黨”,盡斬於城外,取其金貨。
接著又差人叫郭汜發掘先皇及後妃陵寢,取其金寶。軍士乘勢掘官民墳塚殆盡。董卓裝載金珠緞匹好物數千餘車,劫了天子並後妃等,準備向著長安逃了。張濟幾將則帶著剩下的二十萬洛陽軍,出城跟諸侯大混戰,給董卓離開洛陽去長安爭取時間,那諸侯並不是不想圍城,隻是洛陽太大,人數不夠,要是董卓各個擊破那就不好了,所以都在十裏外紮營。
李儒同時建議董卓下令火燒長安阻擋諸侯聯軍。董卓大喜,立刻讓士兵快馬回洛陽在各門放火,焚燒居民房屋,並放火燒宗廟宮府。兩個時辰後洛陽南北兩宮,火焰相接;長樂宮庭,盡為焦土。
之後董卓便向長安出發。
那出城阻擋諸侯聯軍的二十萬洛陽軍,都是步兵。這二十萬剛對陣。其實誰都知道是出來送死的,不說那幾十萬的諸侯軍,就說楚王的十萬天狼騎兵,這平原之上,自己都隻是被人秒殺的份。所以並沒有一開始就直接衝鋒。
本來我看到,洛陽火起,就問郭嘉等人,知道董卓開始行動,準備離開洛陽了。又看到前方煙塵滾滾,想來也是那些炮灰了。我便帶著大軍,趕來陣前,想挽救這些無辜的生命,畢竟大家都是人,更何況我這現代和平年代來的。
“對麵董卓軍的將士聽著。本王幽州牧楚雄,此次隻是來討伐逆賊董卓。我知道你們也是不願意跟隨董卓行大逆之事,今天,你們也許可以用小命為了董卓爭取那幾分鍾時間,可是那樣值得嗎?董卓都已經棄你等而去了,你們來這裏隻是送死,我也知道,你們也不想就這樣冤死,隻要你們放下武器投降,我可以保證你們的安全!現在本王給你們一刻鍾時間考慮!如果執迷不悟,那你們隻有飲恨在我天狼軍鐵騎之下了。”?我見對麵的人也並沒有要拚命的意思,便出陣發揮我那當年的演講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