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不了多久,大軍便已經到達了汜水關。
袁紹軍到達,蘇曦為了低調一點所以沒有讓士兵太過於鶴立雞群,而是和其他諸侯一起前進的。
\"現在各路諸侯都已經到達了吧。”袁紹在點將台上問道。
“報告盟主,十九路諸侯軍全部到齊!”一名校尉說道。
\"好!傳我命令,留下五萬人駐守此地,其餘大軍全部出軍,直逼洛陽!\"袁紹大喝道。
\"諾!\"眾諸侯各自留下了一些自家軍隊的士兵,當然,都是自己士兵中的精銳。他們倒不是擔心汜水關失守,他們可沒那份好心,他們是擔心自己的主力軍殆盡。
\"全軍出發!\"我沒有留下士兵,因為我本身帶的士兵都是騎兵,而且我還有一個大動作要做,再分兵可就不好玩了。而且我也在奇怪,怎麼不用去虎牢關了。
“幾位軍師誰能跟本王說說,怎麼會沒有虎牢關?”我真的迷糊了,三國演義可是說的明白,過了汜水關,便是虎牢關,呂布可是在虎牢關大展神威的。
“主公,從何處聽說的虎牢關,大漢不曾有這關隘啊!”徐庶也是奇怪。這主公哪裏聽到的關隘。
“這個,本王也是做夢夢到的難道真的沒有虎勞關嗎?”那進洛陽也太容易了吧!
“確不曾有虎牢關。我們還是趕緊去洛陽吧,洛陽乃是帝都,城高牆厚,不知道要多少人命才能拿下來。比之汜水關難多了。”郭嘉也是補充道。
“好吧,出發!”我也是知道了,根本沒有虎勞雄關,那隻是小說虛構的關卡,終於被老羅坑了,也許汜水關就是後世說的虎勞關吧。
剛歇下來的士兵還沒有歇歇腳便又得起行,天狼軍的士兵倒還好,反正都是騎兵,而其他諸侯軍的表現就要讓人笑話了,一個個叫叫嚷嚷的像菜市場一樣。
除楚雄曹操孫堅袁紹四人的軍隊,其他諸侯軍沒有一絲紀律性可言。他們的軍隊也都是一些從農田裏剛征召來的士兵,還沒有經過訓練就投入了戰場。
在天色即將暗淡下來的時候諸侯軍也終於到達了洛陽城外十裏處。
\"吩咐下去,各軍自己找個地方安營紮寨,明日點將台集合!\"袁紹大喊道。
\"諾!\"傳令兵立即領命而去。
汜水關。
華雄被陣斬,全軍大敗。李肅驚駭之下連忙放棄關隘,退回洛陽。
當董卓知道李肅敗退回來,華雄都被對方武將一刀斬了,大驚失色,也懶得理李肅,連忙召集謀士武將商議如何防衛洛陽一事。
最後在李儒的建議下,董卓決定用三十萬來守城,二十萬掃清退回長安的道路。
三十萬人馬由董卓親自率領,李儒隨行,部將有張濟、樊稠、臧霸、高順,李傕,郭汜軍同時守洛陽城有12個城門,南牆4門,北牆2門,東西牆均為3門。?最終達到將諸侯聯軍抵禦在城外的目的。
與此同時,李儒還建議將袁隗一家老小全部誅絕,將這些大大小小的人頭掛於城門口,董卓采納了李儒的建議,便派軍將袁隗留在洛陽的一家老小全部捕殺,將人頭都懸於洛陽城門。董卓這麼做除了泄憤以外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給麾下將士們看,他要讓麾下將士明白,如果敢背叛他董卓,就算本人能逃脫,也要將其家人老小全部誅殺。
眾將士中雖然有許多對董卓的濫殺無辜的行為很反感,但對董卓卻不敢有絲毫違逆。
一天後,便有探子將情況傳給了袁紹。得知袁隗一家老小被害,袁紹頓時大哭起來。其他諸侯也都搖頭歎息。
袁紹命人剪裁白布,讓麾下全軍將士戴孝,同時又命人立白色大旗一麵,上書報仇二字。隨後,袁紹便命令麾下大軍晝夜不停地強攻洛陽城。
戰況進行得很慘烈,但數天下來,洛陽城依然堅固,仍未能被攻下。要知道古往今來,攻城都是消耗戰,人數最少都是三比一的消耗,更何況董卓洛陽內有三十萬,就算聯軍三十萬人打完了,更何況守城的根本不是董卓的那二十萬西涼軍。都是丁原和何進原來的軍隊。董卓不會心疼,死了再從洛陽抓,反正洛陽人多。
反觀聯軍就不行了,死一個少一個,最後無奈的袁紹隻能聚眾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