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對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應從整體上理解(1 / 1)

在中國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的今天,我們的理論界重新開始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係統學習和研究。這一學習研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應以何種態度來重新研習馬克思主義、這種研習的目的與意義,並沒有在今天的理論界達成共識。因此,研習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定位和所采取的立場方法,就應該是我們高度重視和仔細思考的。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口頭政治報告》(1945年4月)中對之曾有著非常經典和形象的表述:“我們曆史上的馬克思主義有很多種,有香的馬克思主義,有臭的馬克思主義,有活的馬克思主義,有死的馬克思主義,把這些馬克思主義堆在一起就多得很。我們所要的是香的馬克思主義,不是臭的馬克思主義;是活的馬克思主義,不是死的馬克思主義。”在重新係統、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時,上述觀點同樣也值得我們認真體悟和科學把握。

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研究,在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時期有著獨特的意義。隨著當今世界金融危機的爆發及其引起的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危機,使馬克思主義研究在世界範圍內重新成為熱門話題。德國等相關國家的學者根據馬克思、恩格斯原始手稿來重新編輯出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央編譯局也根據這一MEGA版全新版本來重新組織其中文翻譯,並出版了十卷本的《馬克思恩格斯文集》以及《列寧專題文集》。這為我們深入、係統、全麵、準確地理解、研究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提供了非常及時、幫助頗大的資料準備。在這種“還原”式研究中,我們雖然不能搞教條主義、形式主義的“章句之考”,卻也必須認真、準確地把握馬克思、恩格斯等經典作家的原本精神和推出其思想構思、結論的社會時代背景。

我們今天對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科學理解,還必須注意其理論及結論的整體關聯,認真考慮經典作家們以什麼樣的前提而推出什麼樣的結論這一基本事實。對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理解理應做到係統全麵,而不能斷章取義,將其結論與前提分割。因此,重新研讀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一定要防止歪曲或誤導。對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應該整體性閱讀、整體性理解,抓住其理論全貌和核心精神。以嚴肅、認真的態度來研討馬克思主義宗教觀,這應該代表我們研究者的學術責任和學術良心。

在結合中國實際時,我們應該抓住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活的靈魂,以及其基本理論方法和認知規律。馬克思主義對宗教的研究離不開社會,其對宗教的評價或批評,都與這些宗教的社會存在、社會背景緊密關聯。而且,我們應該注意到其批判意識的主次和輕重,不要將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內在邏輯和辯證關係顛倒、混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之宗教批評或批判的社會政治指向及其社會、政治批判實質,其宗教批判的根本所指是產生這種宗教的社會,其批判的重點和目標是社會批判、政治批判、法的批判。對馬克思主義而言,傳統意義上的宗教批判因而已經結束。

從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經典表述的“革命鬥爭”、“階級鬥爭”、推翻剝削壓迫階級的時代,已經進入了今天中國經濟社會建設、“和諧社會”構建的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也從1949年之前負有推翻一個舊世界之曆史使命的革命黨發展成為獲得建設一個新世界之時代重任的執政黨。這種時代巨變,也使我們更要注意馬克思主義宗教觀表述中前因後果的邏輯關聯及曆史關聯。在社會“前提”已變的情況下,僵化地持守以往的某些“結論”,這不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態度。教條主義的理解會得出與事實顛倒、相反的結論,從而實質上脫離了馬克思主義。在社會“變化”中重新摸索、探究社會宗教現象,要求我們小心翼翼,更要求我們以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精髓、科學方法來大膽創新,闖出新的路來,完成創新理論。我們已處於由中國共產黨執政的人民政府的新時期,執政黨的首要任務就是維護人民利益、保障社會穩定,而宗教信仰者屬於我們的基本人民群眾群體,宗教是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我們理應想盡一切辦法來維穩防亂,從執政黨的角度、從鞏固政權的視域、從為最廣大人民群眾謀利益、謀幸福的立場出發來看待宗教、評價宗教、製定和執行我們的宗教政策。在今天的形勢下,對宗教輕輕一拉就是我們的可靠朋友,而費很大力氣去推也有可能使宗教成為我們的對立麵,使之出現敵對傾向。因此,在我們今天的和諧社會,應以平常心來看待宗教,而不應讓宗教總是成為敏感問題。我們必須弄清楚,我們今天研究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對於把握中國社會現實的目的和意義究竟是什麼。我想,我們的研究應更好地積極引導宗教與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而不是與宗教鬥爭,更不是把宗教推向我們的敵對麵。如何在新形勢下緊跟黨中央的戰略部署,實現我們今天的社會和諧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成就,這才是我們今天研究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意義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