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革自己的命最難(1 / 1)

革自己的命最難

專欄評述

作者:承健

傳統上,攝影器材是一個專業性很強、門檻很高的行業,沒有足夠的技術積累很難獲得市場成功。但是在數碼時代,除了傳統的光學和機械製造經驗,如何把快速發展的電子技術和傳統製造結合起來,是對影像器材廠商們新的考驗。所以我們能看到尼康、佳能這些品牌從膠片到數碼的成功轉型,也看到了柯尼卡美能達、柯達這樣傳統巨頭的衰落。

最近幾年以來,能拍照的手機開始蠶食數碼卡片相機的市場,而單反數碼相機也在被微單 /單電產品挑戰,可以認為,這是 “傳統” 相機廠商們從膠片到數碼轉型之後麵臨的又一次危機。而且這一次是數碼時代的危機,對廠商決策速度和執行能力的考驗,恐怕要更為嚴峻。

從膠片到數碼的革命,相機廠商基本上隻需要把原來的產品線平移過來:傻瓜膠片相機對應數碼卡片相機,膠片單反對應數碼單反。然後按應用開發高中低檔的產品,按部就班升級就好。在相機數碼化的早期,我們甚至可以看到幾大巨頭很有默契地同步推出類似規格的產品,沒有什麼攪局的,這好像也是日係廠商一貫風格。

但是好日子並不長久,不過十多年功夫,數碼影像技術突飛猛進,現在的拍照手機已經能夠實現相當好的影像效果,對中低端卡片相機形成嚴重威脅。而且這個市場沒有被日係品牌壟斷,新玩家們可以不按照老的遊戲規則出牌,數碼相機整體銷量最大的卡片相機市場受到嚴重挑戰。

我們可以看到日係相機品牌也在嚐試應對。比如卡西歐放棄高端產品線,專注開發“自拍神器”這樣針對特殊應用的產品,風靡一時。老牌鏡頭廠適馬則專注特殊的 X3傳感器,在色彩表現上猛下功夫,也有一部分追隨者。索尼因為沒有傳統相機的負擔,收購柯美之後的市場份額也不太大,反而能更在創新上下功夫,微單、大傳感器卡片相機這些另類的產品類型做得風生水起。但是,佳能、尼康這兩大傳統相機品牌,似乎有些落後了。

我們看到尼康直到索尼微單推出一年以後才在 2011年3 季度不情願地發布了 V1和J1 ,而佳能更是要等到 2012年中才有EOS M 出現。不可否認,佳能和尼康兩個品牌在數碼單反相機領域的幾乎獨占的優勢,讓他們並不樂於看到微單 /單電這樣可以更換鏡頭、畫質接近單反同時價格便宜很多的產品出現。

在卡片相機領域,佳能尼康麵臨的挑戰更大。雖然手機很早就有攝像頭,但多年以來拍照能力功能上就是個玩具,直到注重視覺效果的蘋果公司讓 iPhone手機能拍攝出讓人滿意的照片。現在更多手機用戶已經開始放棄卡片相機而改用手機隨手拍攝了。隨著傳感器技術發展,再配合手機運算能力的提升,很多場景下手機拍照的效果並不遜色於一兩千元的數碼相機。而手機必須隨身攜帶,隨時都能拍照,相對需要單獨購買、同時便攜性仍然比手機差的卡片相機,優勢還是很明顯的。

最要命的是,在手機拍照這個領域,佳能尼康沒有什麼發言權 ——除非它們跨界一下,打算進入陌生的手機市場。而且別忘了,除了日本國內市場,日係手機廠商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已經很小了,隻有索尼還在努力(咦,怎麼又是索尼?)。

我們還可以看到,除了光學技術、傳感器技術,相機內置的處理能力也對最終照片結果有重要影響。英偉達在發布最新移動處理器 Tegra4的時候,稱采用這顆芯片的產品可以實現實時 HDR影像拍攝——這是所有相機廠都沒有做到的技術。 HDR技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數碼影像傳感器感光範圍受限製的問題,傳統上實現 HDR需要拍攝多張靜態照片才能完成,而新的技術則直接跨越到了視頻拍攝。

我們都知道,日係廠商其實在芯片技術方麵並不落後,但受製於自己在傳統產品線上的成功,麵對革命性的新市場和新應用時,從內部革命性地改變自己的產品永遠是困難的。或許,銷量巨大的數碼卡片相機將會轉化成麵向更針對具體應用的細分市場,而日常拍照將由手機完成。當然,在專業領域單反和高端卡片機還有自己的空間,但過去 10年數碼卡片相機的輝煌,可能要變成這些廠商的美好回憶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