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幻象煉心 佛亦有情(3 / 3)

眼前熟悉之景色,卻是讓釋迦摩尼回憶起,此地乃是未成覺者時,尚處太子之位時的家鄉故國。迦毗羅衛國的皇宮之中。

而自身卻也是大變模樣,身著太子錦袍,頂上金冠束發,三千青絲盤紮而起。袒露右肩,站於一處園林之中。

依稀回到了昔日那坐享皇庭的一國太子之時,紅塵世俗,紛擾之氣,化作道道轉輪清氣,流經釋迦摩尼周身。

釋迦摩尼雙目微微放射金光,化作一道浩大光幕,籠罩周身。不為紅塵世俗之氣所擾,清淨之氣流轉周身,化作一泓秋波泉水,護持周身。

赤著雙腳,漫步於園林之中,路遇侍衛,紛紛頷首示意。

似是沉浸於昔日之景,不願醒轉一般。

“師徒之情,父母之情,骨肉親情,看你能舍棄多少!”波旬眼觀釋迦摩尼的變化,心中暗暗說道。

世間萬事萬象,唯獨情之一字,最為奇妙。

師父授業傳道恩,父母精血再造之恩,恩德再造。夫妻白頭偕老,結發之情。骨肉相連,血濃於水之情。

種種恩情,既有恩又有情,每種俱不是輕言能夠舍棄的。

可以說,此時此景,對於釋迦摩尼來說,乃是一次考驗。雖說乃是幻化而來,但亦是可以反應出一個人內心深處最為重要的東西以及他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有關。並不是說,可以在‘道’路上輕易斬殺,也不像‘小說’中所說那樣,能夠毫無顧忌,麵對親人揮刀相向。那俱是空口白話,當不得真。

雖說佛門講究輪回,因果一道。釋迦摩尼昔日菩提樹下,成道。知曉前生後世,明曉自身因果,早已是大徹大悟。按理說,卻是不會在為紅塵俗事所羈絆。那為何自在天魔主波旬,明知如此,還要對他一試呢?此種情況,也唯有波旬知曉。

釋迦摩尼遊蕩皇宮殿宇之內,穿街過巷,一幕幕熟悉而又陌生的人群一一向其行禮。若非身上法力依舊,道行倚在。釋迦摩尼都要懷疑,自己還是那位未曾覺者的凡人而已。不過釋迦摩尼心中也不知是何意,似是沉浸其中,又仿佛在思考什麼,耐人尋味。

遊離其中,體悟種種,無論是前世父王的嚴格或是母親的慈愛,或是妻子的懷柔,亦或是兒子的玩鬧,種種一切,釋迦摩尼都親身參與其中。但其雙目,又總是明亮,未見絲毫沉淪之意。

……

許久之後,釋迦摩尼於菩提樹下,大喧佛法,端坐九品金蓮,周身上下,金光攢射,宏大氣息蕩滌諸天萬界。

一圈圈金光拂散開來,所到之處,宮殿廟宇,亭台樓閣,大殿環繞的皇宮紛紛消散。如塵如沙,隨風而揚。

睜開一雙飽經滄桑的慧目,輕啟金口,歎息一聲:“此次鬥法,魔主勝了。”

虛空中,波旬的身影浮現,帶著些許莫名的笑意,望向釋迦摩尼:“堂堂聖人,如果無法割舍情愛,怎證大道?”

釋迦摩尼聽後,嘴角露出一絲笑意,道:“非是吾要割舍情愛,乃是因為……”

“什麼?”波旬問道。

釋迦摩尼淡淡一笑,虛空之中,無邊湧起無數天花,手中拈花一笑,道:“佛亦有情!”

“哈哈,好一句佛亦有情,爾有大才,此次就此作罷,下次本座在與爾一比高低!”波旬說完,轉身步入虛空,消失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