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曉和蘇昌雲回來的時候,會場裏已經沉靜了很久,再看武書記的表情就知道了,剛才馮劉二人一定又是開始了激烈的爭吵,武書記不得已又開始調停了。
秦曉的出現算是給了武書記一個希望,他馬上將話題轉給了秦曉。
“秦縣長,您回來的正好,關於財政局長的人選,你有什麼看法,說說看。”
武書記既然發問了,不管秦曉願不願意回答,都得說一個名字了,可是秦曉也知道現在要是選擇任何一個人都會惹惱了馮劉,不過這也是一個好機會。
看表麵這是一個難題,可是細細分析,秦曉倒是認為這是一個好的機會,可以給馮劉提個醒兒。
“武書記,我對於這個人選問題可是有過分析的,先說說縣委辦副主任徐洋吧,之前就曾經在縣財政局擔任過副局長,工作經驗豐富,對於財政工作那是相當的了解,而且徐主任之前在東南省財經大學畢業,是本碩連讀的高材生,可謂是頂尖的人才,不可小視。另一邊馮縣長主張的縣人社局孫局長,也是非常合適的人選,孫局長最早期是在鄉鎮擔任過財政所長,後來去了經濟局擔任副局長,此後一直開展關於財政相關的工作,經驗豐富,做事硬朗,這也是大家都認可的一點,我覺得孫局長也是合適的人選之一。”
秦曉一番話看似是沒有主題,但是卻讓劉玉傑和馮縣長心生懷疑,秦曉能夠在這短短的半年時間裏了解這麼多情況,而且能夠信口拈來,這種細致入微的本事可謂是用心到家了。
武書記還是不禁要問道:“秦縣長做功課做的很好啊,我都感覺很佩服了,不過,我還是想問問您的意見,這最終當上局長的可隻有一位啊,咱們不能讓他們兩個互相爭鬥吧,秦縣長不妨直說,這不是傷害誰的事兒,大家也不會對號入座,劉書記、馮縣長,都是明眼人,大家都知道分寸。說吧!”
武書記見話頭正盛,所以急忙問清楚秦曉的意見,這對於將來的人選可是很大的一種風向標。
“武書記,我認為人選是誰不重要,我的看法也不重要,但是我可以給大家說一個辦法,這也是我之前在基層工作的經驗,那就是業務能力的大比拚,要說二位的綜合管理能力那是毋庸置疑,孫局長是人社局長,這已經不需要說明了,徐主任更是不用說了,常年伴在武書記身邊,耳濡目染,我相信能力也是不差,我看這樣吧,財政局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業務能力,誰有本事做好這個局長,最主要的就是能力出眾,要是賬都算不明白,咱們還能用他嗎?馬上就是一個好時機,縣裏馬上要麵臨省裏審計廳對於咱們的審查,我覺得這是一個契機,不妨請孫局長、徐主任各顯神通,將財政局的賬目進行核對,我想說的是,隻允許財政局內一個科長協助,其他人不能插手,每人一個星期時間,待到省裏審計完畢,咱們就能知道誰輸誰贏了。各位對我的建議看法如何?”
秦曉這一個意見倒是稀奇,不過這對於秦曉來說,已經不是新鮮的事兒了,早年在古榆縣,秦曉就曾經為當時的副局長設計了一個業務能力的展現機會,這一次隻是重新利用而已,不過對於武書記和馮劉二人來說,這倒是一個新鮮的嚐試。
“好啊,這個建議很好,我覺得可以嚐試一下,劉書記、馮縣長你們就按照這個意見開始實施吧,具體監督人就是秦縣長,負責人就是劉書記和馮縣長二位,至於成績如何,咱們都拭目以待。好了,會議就開到這吧,散會!”
今天秦曉算是給了劉玉傑和馮縣長一個意想不到的下馬威,可也是,周圍的人都知道秦曉的厲害,劉玉傑之前曾經認為秦曉隻是一個過客,沒有在意,可是現如今秦曉的能力和表現已經到了他不得不重視的時候了,再加上今天他又重新提出來那個倒黴的項目建設,這可是他內心裏的一根刺,想要重新提到麵前,那可是將自己的難堪回憶重新展現給眾人去評說,這絕對不能允許。
回來的路上,劉玉傑快步跟上秦曉的步伐,在其身邊小聲的嘀咕了一句,“你想幹什麼我不管,別輕易找我的麻煩,你知道後果。”
秦曉則是笑了笑,對上劉玉傑憤怒的眼神,不屑的回應道:“我秦曉想做的事,還輪不著外人說三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