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各路梟雄(1 / 2)

張良一聽程文龍要自己說說看法,轉頭一臉笑意的看著範增:“先別說以後,單說這滅秦,請問範公有何良策讓我等一舉滅秦?”

範增一楞,看著程文龍問道:“這位是?”

程文龍低頭一笑:“韓國張良!”

範增一聽大吃一驚,項梁一聽大驚,範增對著張良一拱手:“張良當年刺秦不成,卻全身而退,實在天下英雄的楷模,範增竟在此處見到張英雄,哈哈,範增有幸啊!”

張良微微一笑:“當年年少輕狂,妄想以一己之力殺掉秦王,讓天下好漢笑話了!”

範增麵色嚴肅:“張良這話說的,試問天下誰有張良如此一往無前的氣魄?誰有如此完善的計劃?足見張良膽大心細,張良不要謙虛了!”

程文龍嗬嗬一笑:“你們二人可不可以私下長談?這樣下去,我們還怎麼談事情?”

範增一笑看著張良:“範增是這樣想的,現今天下,除了秦國,就我們三家最有實力,我們雖說單打不能擊敗秦國,但我們三家聯手,秦國也無法抵擋吧?”

張良撫掌大笑:“範公分析得不錯,但總要有個計劃吧?”

範增點頭說道:“這個當然有,大家來看!”

範增說著把一張大布鋪在了地上,程文龍和眾人蹲下看著這張布圖。

這是範增畫的一張計劃圖,圖上詳細的標注了秦國和周邊地區的主要關卡和要塞。

程文龍暗暗點頭,這範增的確是下了功夫的,這範增也當真是個人才,人雖然老了,可謀劃方麵,可一點也不老。

範增一指地圖,眾人圍了上去...

就在程文龍他們在吳中忙著這些事時,一隊人馬悄悄的到了趙國。

這隊人馬由一個長相陰騖的人帶領,進到趙國後開始悄悄的活動,如果有認識的人看到這個年輕人一定會大吃一驚,這人竟是被程文龍和李牧以前流放到代地的趙王嘉,這個時候回來,看來他是也準備在這個亂世中露一手了。

不錯,趙王嘉回來了,不過,他已經不是當年那個目光短淺的2B貨了,被程文龍和李牧流放至代地,這小子並沒有就此沉淪,也許是天生生在帝王家的緣故,這家夥反倒靜下心來,他明白,自己靜心發展,就還有回中原的一天。

但是,趙嘉剛回來,就被一個善於聞風使舵的人給注意到了,這人叫張耳。

張耳其實一直以來就是一個反秦的骨幹份子。

原本是大梁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開封市西北人,年少時就是魏王的坐上客,後來秦占魏國,這人一直在外黃做縣令,於劉邦也是早有認識。

秦到大梁,張耳認為秦國這樣的高壓政策不會長久,所以他根本不吊秦國,和朋友陳餘一起逃亡。

再後來,陳勝吳廣起義,張耳和陳餘一起加入,二人分別被陳勝立做左右校尉。

接著陳勝吳廣稱王後不久就被滅,張耳卻因為耳目眾多而沒遭到波及,成功的帶著萬餘人躲了起來。

這人一直以來就在尋找一個可以長入的人依靠,程文龍名聲在外,張耳也想過去投奔,但考慮到程文龍向邊能人眾多,張耳還是放棄了這種想法。

劉邦也不接收張耳,原因很簡單,張耳也是有野心的人,隻是力量比較小,劉邦才不會在身邊養個危險人物,所以,認識歸認識,但是,我玩我的,你玩你的。

所以,這張耳一直以來一直在轉悠,用他本人的話說,雖有一身的本領,但奈何沒人識得,大有生不逢時之感。

就在這時,趙嘉回來了。

趙嘉並不是一個人回來的,也不是帶著一幫隻知道吃喝的前趙國遺老,趙嘉經過這幾年的磨練,他進步了不少。

趙嘉在代地訓了不少兵,總人數有十幾萬。

一直以來,他也在緊密觀注中原形勢,李牧已經死了,但趙嘉不能忘了程文龍,幾年過去了,趙嘉對程文龍的恨意又增加了不少。

如果不是程文龍,自己根本不用到這鳥不拉屎的地方來。

同時趙嘉也明白程文龍現在的實力,自己想要打敗他實在是癡人說夢,所以,趙嘉並沒有大張旗鼓的回來,而是秘密的進入趙國了解情況。

張耳直接見的趙嘉,三言兩語就給趙嘉分析了中原形勢,趙嘉覺得是個人材,於是就留下了張耳,他剛回來,急需人材。

而趙嘉的意思很明顯,他要滅程文龍。

張耳馬上否決,這不是找死嗎?現在大家都在忙著滅秦,如果你這麼亂來的話,保證各路大軍過來先把你滅了。

張耳認為,眼下之計,大家都在忙著跟秦國鬥,而秦國也不再是以前強大時了,趙國雖然有秦軍把守,但是非常的虛弱。

而他們現在正好奪下趙國,秦軍忙得顧不上,而各路大軍都是反秦的,人家趙嘉本來就是趙王後人,現在人家也是來滅秦的,人家奪回自己的國家有什麼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