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鼇?”
兩人聽了一陣無語,靠!怎麼還有這玩意,自己聽都沒聽過。
火鼇又叫火鼇魚。
中國古神話裏對鼇魚記載比較多。《淮南子·覽冥篇》中有“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鼇足以立四極”之說。
也就是說,共工氏頭撞不周山後,一根天柱斷了,另外三根也已毀壞,女媧擔心天要坍下來,趕緊抓住了一條很大很大的鼇魚,砍下它的四條腿,墩在地球的四個角上,化作四條天柱,把天頂著,這就是鼇魚頂天負地之傳說。
在山東有“東海鼇魚度鼇山“的神話,說這鼇魚尾巴一翹,東海裏就豎起高高的海島,身子一浮,東海裏出現一大片陸地,四個爪子一趴,東海裏就掀起萬頃波濤,裂開大口喝一口水,東海邊就落一次大潮。
後來有兄妹二人依追日的誇父之神助,釣住了鼇魚,砍掉它的四條腿,才治了一大害。過了好多年,鼇魚的遺骨化成了鼇山,據說就是今天的“嶗山”。
另有一說,說是大禹治水的時候,水流東海,到了山西河津遇到了障礙。大禹設法請天帝幫助,天帝命東海龍王去治理。龍王把這個差使給了鼇魚。
鼇魚去河津路上,路過山東即墨縣東南海邊,因路上太疲倦了,在海邊打了個瞌睡。這一睡,睡了九九八十一天,把河津方圓千裏的治水工程都耽誤了。
天帝大怒,命太白金星下凡。太白金星見鼇魚還沉睡不醒,手起劍落,斬了鼇魚的頭,那魚身留在沙灘,成了今天的“嶗山“,魚頭滾入大海,變成薛家島。這些古神話至今還在山東民間流傳著,還與“嶗山“等山名,島名相映襯。
兩人聽了一陣無語,感情這東西竟然是真的,原本還意為是大人用來哄騙小孩的東西,看來是真的有原型的。
張狂一聽就來了興趣,沒想到這個邋裏邋遢的老頭竟然也是個講故事的高手,當下就纏著老頭子再講一個關於鼇魚的故事。
張狂本來就是個話匣子,從來不嫌自己說的話多,老頭子實在是挺煩了,最後又給將了一個“龍伯釣鼇”的故事。
據《列子·湯向篇》記載:在渤海東邊,不知道幾十萬裏的地方,有一個大壑,名叫歸墟。大地上八方九州原野的水,乃至天上銀河的水,全都流注在歸墟裏麵。
在歸墟裏有五座神山。第一叫岱輿,第二叫員嶠,第三叫方壺,第四叫瀛洲,第五叫蓬萊。
這些山的高下和周圍都是三萬裏,山和山之間相距七萬裏,山頂平坦地為九千裏,山上住著仙人和神人。住在金玉所建的台觀裏,吃著長生不老的仙果,頭戴著萬年不敗的鮮花。這些神仙經常在五座神山間飛相往來,但它們也有苦衷。
因為這五座神山都浮在水麵上,無根無腳,隨波逐流,隨風飄蕩,萬一漂向北極,沉沒在大海裏,神仙們再也沒有居住的地方了。
於是,神仙向天帝去哭訴。天帝便命海神禺疆捉了十五條大鼇魚,三條鼇魚為一組,用鼇頭把五座神山頂戴起來。六萬年輪流更替一次。也就是設法把神山壓在鼇魚背脊上,這樣一來,五座神山就再也不會沉到海底去了。這就是“鼇魚負山”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