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袖裏吞金(1 / 2)

謝非蹲下身,看著手裏的骨牌,雖然在齒痕上和自己並不一樣,不過,材質和做工卻是一模一樣。謝非把玩著自己手裏的這塊骨牌,這骨牌表麵上和自己的一模一樣,中間也有著一條裂痕,隻不過這骨牌顯然是在地下呆過,正中的銅錢都已經鏽到了一塊。謝非嚐試這自中間掰了一下,竟然和自己的一模一樣,也能是一個活頁。

自秦嶺之行,謝非早就對老頭子產生了懷疑,很顯然自己身上的這個骨牌一定是老頭子給的,現在老頭子也已經不見了蹤影,要想弄明白自己的身世,也隻能靠自己了,謝非心裏打定了注意,不管這骨牌值多少錢自己都買了。

在這鬼市中,想要掙錢隻有一個辦法——撿漏。有一些東西,賣家並不知道它真正的價值,或者是在這鬼市中給自己的藏品找一個伴,例如你手裏有一個茶壺,來這鬼市中給自己的茶壺倒騰一個蓋出來,即便不是同一個膛子掏出來的,隻要是同一孔窯裏出來的東西,即便是放到現在的精密儀器下,因為碳十四是相同的,想要查出來也不是這麼簡單的。

不過這鬼市中也有著一個不成文的規定,無論是想要買還是想要賣,完全靠著自己的眼力,外人不能插嘴,即便是個少爺、崔元這樣的老手,到了人攤子前,也不能說這東西是真是假。

謝非抬起頭,盡量的裝作滿不在乎的樣,朝著那人問著價錢。

買東西就是這樣,特別是在這鬼市之中,即便是你對這東西充滿了興趣,也不能把這欲望表現的太過強烈,為的就是防止那人獅子大開口,敲你一筆。

謝非正想問價呢,那人卻是把手伸了過來,謝非看著這人的舉動,心裏卻是明白了一些。

這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交易方法,叫做袖裏吞金。

在傳統中國的市場交易中,買賣雙方就是在大袖子裏麵靠摸手指頭來討價還價的,這種交易方式叫“袖裏藏玄機”。不明確地開口要價,卻藏在袖子裏摸捏指頭。據說,這是因為國人講求含蓄、內斂、愛麵子,怕大聲說出來,談不成,不好看;也怕價格被第三者知道後,搶了自己的生意。於是,寬大的袖子就派上了用場。   當然,袖中的交易也不都是為了照顧臉麵或怕生意旁落。在古代的交易市場中,很多交易是由中介人參與撮合的。這些經紀人被稱為牙子,他們的作用就是促成交易、簽訂合約。一樁買賣成交後,牙子從交易中得到手續費,順便也給政府征收契稅,他們其實就是古代的兼職稅務人員。然而,這些牙子往往卻是一些橫行不法、欺行霸市的潑皮無賴。他們分別和買賣的雙方在衣袖中捏手指頭,利用這種暗箱操作的方式來欺騙買賣雙方,自己在其中吃差價、得好處。

不過還有一種說法,就是這種交易最先是用來販賣不會說話的牲口的,賣啞巴牲口不能開口講價,要靠買主、賣主和中介人在袖子裏講價,中介人常常被稱作“牙子”或者是“講五行的”,如果這價格挑明了,這中介人一來得罪買主,而來得罪賣主,慢慢的便也普及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