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龍侍虎衛(1 / 2)

老吳雙手抓住銅鏈,腳下用力翻身躍到銅鏈上,又貓著腰伸出手來把小雅也拉了上去。謝非跟在最後,也想學老吳的動作可是身手卻沒老吳那麼矯健。最後腰上使不上力不得不以一個拉屎的姿勢倒掛在銅鏈上,謝非心裏不服輸又使勁的晃悠了幾次,憋的滿臉通紅可還是沒能上去。這可引來老吳的一陣鄙視,畢竟老吳的胳膊上還受著不輕不重的傷。

兩個人學著老吳的樣子,放低重心貓著腰一步步的退到銅台上。

銅台呈不規整的四方形,被分割成四塊。銅台二十幾米長十幾米寬,厚重古樸上有浮凸雕刻的龍虎圖騰,以中心的巨大銅棺為主向邊角衍生出四條直線,龍紋虎紋各占一邊。龍紋腳踏祥雲,大嘴吞吐兩條長長的龍須拱衛這兩獸之間一個圓盤一樣的東西,虎紋長身直立、拉長,腳下隨風,兩隻虎爪彎曲前伸同樣小心翼翼的護衛這中心的球體。整體大線條雕刻,線條簡潔流暢卻不失青銅原本的厚重像是整體澆築一般,踩在上麵即使隔著鞋底都能明顯的感覺出原本的紋路。

整座銅台共有這樣的四塊圖騰文拚接而成,兩兩結合的地方有明顯澆築起的線條。謝非看的十分驚訝,這麼大的青銅鑄件自己還真是第一次見到。而且就在自己腳下感覺是如此的真實。一般講來中國的青銅器分為三個時期,育成期、鼎盛期和轉變期。

青銅自原始社會末期就開始出現,等中國步入商朝、夏朝時已經達到了最為鼎盛的時候,延續時間一千六百多年。轉變期是指戰國末期,由於鐵的出現,青銅器開始逐步被鐵器所替代。中國最大的青銅器莫過於河南安陽出土的司母戊鼎,又稱‘後母戊大方鼎’,是商王祖甲為祭司其母戊而做的祭器,後母戊鼎高大厚重,紋飾華麗,高133厘米、口長110厘米、口寬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鼎體渾鑄,是商周時期青銅器的代表做,也是世界迄今為止最大的青銅器。

這銅台雖然是四塊拚接而成,可是每一塊都有幾噸重,簡直無法相信這是如何搬運進來的,再加上到了春秋戰國時代,青銅器已經開始退出曆史,這是誰又大費周章非要以青銅建台呢?謝非正吃驚著呢又打量了一下四周,突然就發現有些不對。再一細看就見原來一直停留在這的骷髏頭竟然不知道什麼時候不見了。

謝非免不又是自責了一翻,心裏也泛起了嘀咕,畢竟三人能下到地底可都是它的功勞。

“這是什麼,龍爭虎鬥嗎。”老吳也湊了過來,看了一眼說道。

謝非聽到老吳的話,回過神來沒好氣的看了他一眼“你是不是古惑仔看多了,還龍爭虎鬥你怎麼不說是七龍珠呢。”

老吳一聽也來了精神“如果真是七龍珠的話,那這銅棺裏成的一定是比薩大魔王。”

謝非一聽就不敢再和老吳說下去了,再說下去估計孫悟飯也能從他嘴裏蹦出來。

謝非踩著銅紋徑直來到銅棺前,老吳蹲在銅紋前嘀咕了一會還是琢磨不出門道,又跑到謝非跟前,不耐其煩的問著謝非那是什麼。最後謝非還是承受不住耳膜的摧殘,屈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