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紀明家中的廚子是當地飯莊退下來的頗有名氣的廚子,做的菜雖清淡,但絕對算得上是色香味俱全。照沈紀明的話說,食素對身體的好處有很多。
沈家的果菜米麥大多數都是他家土地中長出來的,他祖輩當年在承平國為官,因有功而受到封賞,這封賞包括他家的土地和府邸,他們沈家將土地交給沒有倚靠的農戶們種植瓜果小麥等,農戶隻需要繳納適量的銀兩就可以繼續使用土地。
農戶種植的作物可以售賣,賣不出去的東西也可以送到沈府當做使用土地的報酬。所以沈家平時都不會缺乏瓜果和糧食。
而沈家有些時候還會傳授一些知識給渴望得到學問的人。在沈家的關照下,有些農戶學會了做一些簡單的生意,有些農戶家的孩子因此走上仕途,也有些在沈府做工得到了對他們來說極為可觀的工錢。所以他們對於沈家是很極為感謝的。也正是因此,沈家在當地頗有名望。
正是因為如此,沈紀明完全可以說的上是衣食無憂了,他也可以用心鑽研學問一途。隻要沒有敗家的行為,他的後輩也依舊可以受到祖輩的餘蔭。
雖說如此,但沈紀明的父親卻是不甘碌碌無為,所以考取了功名,憑著滿腹經綸也曾在官場混的風生水起,卻也同樣因為做官時的勞累而積勞成疾,在忙完他兒子沈紀明的婚姻大事之後不久就累倒了,沒過幾日便駕鶴西去,而沈紀明的母親也因為喪夫之痛而相繼撒手人寰。
在沈紀明剛剛成年的時候,他的父母殷切希望他們的兒子可以不要活得太累,自然不會希望他走上仕途,而沈紀明對於名利也確實不感興趣,但他卻對書中俠客的生活充滿了向往。自小身子骨就弱,但卻非要舞刀弄劍,這也就罷了,他還攢出了豐厚的盤纏偷偷地獨自出了遠門。盤纏被搶就不多說了,還差點沒把命給丟了,得虧是遇到了易天南,如若不然,他沈家可能就絕後了。
大難不死遇貴人的沈紀明也算是明白了這世道的險惡,悵悵不樂的回到家中,被暴跳如雷的沈父痛打了一頓,他就更是不敢將自己險些喪命的事對父母提起。隻對父母說遇到了一個叫“易天南”的江湖豪俠,二人一見如故成為至交好友。其他的自是不敢多說。
沈父相信自己兒子的眼光絕對不會差,所以也就沒有過多盤問,他所知道的也隻有那人姓易名錚字天南,是個江湖俠客。其他的也就沒有去了解。他對江湖中人提不起一點興趣。此後,沈紀明也熄了俠客夢,安心在家中接受父親的教導,繼承父親的所學,將沈家的文思傳承下去。
沈紀明曾將他家的位置告訴過易天南,所以易天南也曾多次來到沈府拜訪。沈紀明的父母也就慢慢了解了易天南,他們的眼光經曆過歲月的見證,自然極為老辣,可以看出易天南的品行端正,一身正氣,也就認同了沈紀明結交的這個朋友。
易天南也未曾想到,他隻不過數年未到沈府,沈紀明的父母竟然會相繼辭世。所以他在將易雲托付給沈紀明後,就帶著何若芸回到家鄉探望年邁的父母。
時過境遷的今日,沈紀明和易天南的關係始終都沒有變過,依舊如當年那般。沈紀明對易天南不僅是感恩的情懷,同時還有敬佩,佩服他的武藝與人品和他行走過的萬裏之路。而易天南也是如此,他也同樣佩服沈紀明,佩服他那滿腹的才學與不喜名利的高尚品格,還有他讀過的萬卷之書。
今日的晚膳似乎是昨日的重演,區別之在於兩個中年男子隻是喝了少許的酒。因為易天南有些事要與沈紀明講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