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 / 1)

1127年,

曆史再一次變鬥,

靖康之變,

南宋成了合法政權。

幾匹馬車,三五群流離的人,幾十件家當,幾百節路門關,縱有千行淚,更與何人說。

俞龍和他的兒子俞小龍牽著馬車,馬車上坐著爺倆的親眷,一家子匍匐在去往臨安的路上,對於俞家人來說,臨安是他們的企盼,活在臨安,便是安好。

同行的三五群中有一家姓趙的人家。這姓趙的人家和俞家是多年的鄰居,彼此的所作所為簡直能倒背如流。

趙家的小兒子趙子謙這幾天飛揚跋扈。人家說有錢人能用錢砸死人,有權人能用權玩死人。雖然這趙家窮的還不如俞家,但是趙子謙卻憑借耍的一手好棍仗勢欺人。

“其實趙子謙小時候並不那麼厲害。”這句話成了俞小龍近日常說的一句口頭禪。確實,從俞小龍和趙子謙小時候玩耍的過程來看兩個孩子並沒有什麼不同,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可是五年前趙子謙離開家鄉陳橋驛,拜師於汴京城的棍棒大師童霜。童霜雖是棍棒三流之輩,但在那邊汴京城卻有一席之尊。

趙子謙年少時品行頑劣,欺軟怕硬,經常上房揭瓦,但是遇到大事卻優柔寡斷,舉棋不定,很久拿不出主意和見地。

有一次趙子謙又欺負同村小孩被小孩的爹發現,小孩的爹向趙家爹告狀,直罵趙家爹教子無方。其父趙氏大怒,大罵趙子謙丟臉,沒出息,弄髒了趙家的祖墳。拿起棍子一頓亂打。“你什麼時候就有點出息了。你可真沒出息。”

一氣之下趙家爹將趙子謙趕出了家門,那年趙子謙才十七歲。趙子謙走時帶走了父親打他的那根扔掉的棍子,看了一眼趙家的門放下一句話,“我還會回來的。”

從此趙子謙流浪於江湖,他被老鼠咬過被狗咬過被惡霸咬過,到達汴京時已經衣衫襤褸,饑餓難耐。正是北風卷地白草折之時,一個客棧的老板在客棧的門檻下發現了坐在地上的趙子謙,從此趙子謙成了客棧的一名夥計,每天起早貪黑為客官對酒斟酒。

幾個月之後,趙子謙看到街上有人耍棍,來回幾招便將對手打倒在地。趙子謙又是羨慕又是崇拜,便私下裏打聽此人的下落。後來聽說這人是汴京城三流棍棒大師童霜的徒弟。第二天趙子謙便登門拜訪,想拜師學藝。童霜畢竟是大師,不願輕易收納門徒,可是趙子謙一再登門拜師,非常有耐心的坐在大門前一等就是好幾個月。

童霜看趙子謙氣血方剛卻又有一絲斯文和靦腆,斷想趙子謙是個性格優柔卻又有衝勁的青年。然而這正符合棍棒之學道,曲中有直,剛柔並濟。

趙子謙拜師的時間一長,童霜一心軟就將趙子謙收納為徒。趙子謙這一練就是五年,五年裏,冬雷陣陣,夏雨雪,天地為鑒,乃敢與棍絕。

在一次同門徒弟切磋會上,趙子謙大展身手與好幾個同門師兄切磋技藝不分上下,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童霜唯一的兒子童盼站了出來:“恐怕我不這麼認為。”

童霜說:“盼兒,你不妨和他過幾招,我也好難捏。”童盼拿起棍走上前去叫道:”趙子謙!看招!”童盼飛速旋轉著身子以一記飛棍直取趙子謙的前胸。趙子謙剛跟一個師兄打的不可開交,見童盼使出飛棍立馬招架棍在胸前一擋。二人便打了起來。

童盼從小跟隨童霜習武,功夫自然了得。可是童盼這青年性格耿直外加脾氣暴躁,大多數時候脾氣很剛烈,沒有拐彎抹角一說。可是趙子謙不同,趙子謙從小就欺軟怕硬,趙子謙招架了幾招後發現這麼硬挨硬打實在打不過。於是就忙裏偷閑,虛晃一招,想以虛無之招化童盼的結實棍。

大約八九回合之後,趙子謙一轉身背對著童盼跑了幾步,童盼發現他想逃,便乘勝追擊。趙子謙一個箭步跳了起來,在空中轉了三百六十度朝童盼的左側虛晃一棍打到地上。童盼一棍子落地,用自己的棍壓趙子謙的棍,試圖把趙子謙的棍子壓脫手。可是趙子謙用力一撐棍子硬是跳了起來,接著就以一記旋風腿踏在了童盼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