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明知是假,偏要強調。如第1集裏麵,劉能對謝廣坤說:“等我買車那天,你記住了,我原先不撞你自行車嗎,軋你自行車,這回不軋,我奔你腿上去,你記住了。”第20集,王天來和劉大腦袋住在一起,他先說怕劉大腦袋打呼嚕,劉大腦袋說:“咱們又不住一間房,隔了兩道牆,兩個門,你聽不見。”王天來又嫌床小了睡不下。劉大腦袋讓他睡到會議桌上,王天來說:“拉倒吧,媽呀,那樣兒咋睡啊,我睡到半夜,我一睜眼睛,周圍全是開會的,那不成開追悼會了嘛。”
第四,話不直說,故意繞彎。第35集,劉大腦袋按照王大拿的要求,在楊曉燕麵前介紹了王大拿的情況,傳達了王大拿對她的好感。但是,當王大拿問他情況時,劉大腦袋卻說:“沒說呢,我尋思一點點滲透嘛。”王大拿:“怎麼滲透呢?”劉大腦袋:“我問她呀,我說你看我這人咋樣啊。”王大拿:“看誰怎麼樣?”劉回答:“我呀。”王大拿:“看你怎麼樣有啥用啊,給我介紹怎麼看上你呢?你都有家了,你怎麼飽漢不知餓漢饑呢?”劉大腦袋:“董事長,我說的隻是過程嘛,我尋思我問她對我印象咋樣啊,她對我印象好了,那麼對公司印象就好,對公司印象好,對你董事長印象就絕對好。”
第五,時尚新詞,理解各異。第2集,王大拿對劉大腦袋說他桌上的電視機沒用,可以送到卡拉OK包間時,劉大腦袋說:“咋沒用呢,我平時用它偷個菜啥的。” 王大拿:“偷菜?你養成這個習慣了?這有的是地,你個人種唄,偷什麼菜。”劉大腦袋:“你聽錯了,董事長,我說的是網上偷菜。”王大拿:“晚上偷菜,別養成那些壞毛病,知道吧,盡量能個人種就個人種,別上人家偷。另外能花錢買就買,偷那幹啥呀!”第8集,晚上,劉大腦袋對媳婦王雲說:“媳婦,來,咱也玩把像國外的浪漫,來Cheers,來Music。”王雲:“幹啥呀?”劉大腦袋:“跳舞呀。”這時,劉能敲門來了。劉大腦袋開門見劉能,劉能問:“沒睡吧?”劉大腦袋說:“睡啥呀,陶冶呢。”劉能:“陶冶?”劉大腦袋:“陶冶情操呢。”劉能:“你看,耽誤你了,你繼續陶冶去吧。”
除了風格化的台詞語言之外,善於對喜劇情節的細節刻畫,也是《鄉村愛情故事》形成濃厚喜劇色彩的重要原因。如第14集,劉大腦袋為了給謝大腳送水果,把自己買的柚子丟出窗外,沒想到用力過重,柚子滾出了大門外的路上。正巧,趙四一家人路過,見到了柚子。趙四以為是炸彈,叫家人在一旁待著,自己小心翼翼地走過去“探雷”,幾經試探,確認是柚子後,把它抱回家去享用了。第29集,李大國和王天來到了山上樹林裏,王天來本來是要和李大國在山上“比試”一把的。李大國在山下醫務所,當著媳婦香秀麵時非常強硬,到了山上卻軟下來苦苦哀求王天來趕緊找對象,而且還跪在王天來的麵前,直到王天來答應找對象才起來。第二天,香秀告訴李大國說王天來去相親了,還問李大國用啥招讓他去相親的。李大國說:“媳婦,你說我拿下他,不就是玩嘛,兩拳就把他拿下。我問他你找對象不?他說不找。我啪的上去又是一拳。我說找嗎?他說不找李秋歌這樣的行不行?我說不行。我拳頭舉起來,我啪我剛要打,他當時就跪下了。我說媳婦,你也了解老公這樣的人我心軟,我一看他跪下了,我還能怎樣。”他媳婦把他佩服得不得了。李大國放下電話說:“也不怪都愛吹牛啊,吹牛的感覺是太爽了。”這些細節刻畫,符合喜劇結構技巧中的“對照”方式。電視劇中對於喜劇情節的細節刻畫是細致的、到位的。所以,才能使電視劇充滿喜劇色彩。
四、電視劇《鄉村愛情故事》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上麵分析了電視劇的成功之處,對於一部長達36集的電視劇來說,也存在值得注意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藝術創作中假定性情景與電視劇真實性再現之間存在差異。
“真實性再現”是電視劇導演需要認真把握的問題。假定性情景又叫“規定性情景”,是話劇表演的術語,在舞台上劃定一塊地方擺上幾件道具,由導演規定是某年某月某地的環境,演員就按照規定的情景進行表演,隻要演員表演到位,觀眾就會認同舞台表演的環境和氛圍,並且與演員的表演產生共鳴。但是,如果要把小品搬到熒屏上,就有一個時空真實性再現的問題,也就是要對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進行藝術造型,使其在熒屏上展現出逼真的時空環境,觀眾才能對講述的故事感到真實。36集電視劇《鄉村愛情故事》發生的故事究竟有多長時間,是一年之內發生的故事,還是半年之內發生的故事?我初步統計了一下,電視劇導演分別用49個白天的場景和33個夜間的場景講述故事。問題在於,導演沒有采取措施(比如運用字幕的方式,或者演員口述的方式),來標明這49個日景和33個夜景究竟是一年之內的,還是半年之內的。結果給觀眾造成了電視劇故事是連貫下來、一氣嗬成,從故事開始到故事結束,應該是一個月之內發生的故事的感覺。而且,從第1集到第26集,由王小蒙買小轎車引發的故事,故事情節的邏輯性、連貫性都很強,一環扣一環,一天接一天,中間沒有間隔。但是,第1集,電視劇表現的時間是夏天,演員穿著汗背心和T恤衫;到了第16集,時間是秋天,演員穿兩件毛衣;到了26集,時間是冬天,演員穿棉衣;到了第29集,開始下大雪了,有的演員穿皮衣。時間延續了將近半年,這就是故事的邏輯時間和故事在熒屏上展示的時間不吻合的現象。其中,有個重要的情節,就是劉英假孕。劉英從第1集開始懷孕,一直到第26集,重新到醫院檢查才知道沒有懷孕。在一個月時間內,識別不出“假孕”情節是可信的,如果在三四個月,甚至半年,還識別不出“假孕”,就顯得不合情理了。這個問題值得導演注意,因為電視劇拍攝時間長,往往會忽視這個問題。
第二,塑造人物形象存在比例失調的現象。
任何一部電視劇無論講述多少故事,主要目的是塑造鮮活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主要是在故事情節中展現出來的。36集《鄉村愛情故事》對於中老年人物形象故事偏重,也就是戲多分量重,加上這批老演員都很善於表演,使觀眾對於他們塑造的人物形象印象深刻。由於電視劇要加重喜劇色彩的緣故,對故事情節的設計有刻意追求笑聲的傾向,這些人物的性格過於扁平化,有的角色隻有毛病沒有優點,無形中造成了鬆山鎮象牙山村的“主流社會”,都是由毛病較多的群體構成的印象。同時,對於電視劇中的年輕演員來說,戲少分量輕,表演邊緣化,有的年輕演員的表演有“標簽化”的現象,人物形象塑造顯得蒼白無力,對於年輕演員的成長不利。
第三,注意人物形象的性格塑造中的偏頗傾向。
人物性格的塑造是人物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的性格是由多方麵因素構成的,是複雜的、多麵的。對於一部表現普通農民的電視劇來說,塑造一批普通農民的性格,實屬不易。性格塑造要通過深入生活,才能歸納、創作出鮮明的性格。還要注意,人的病態不屬於人物性格的組成部分,因此,磕巴、殘疾、謝頂等生理現象,不應該成為被嘲笑的對象。
第四,對於戲劇衝突的鋪墊不夠。
《鄉村愛情故事》是連續拍攝的第三部,由於三部電視劇不是連續播出的,上一部播出和下一部播出的間隔達兩年之久,其中有的演員也替換了。許多老觀眾對於上一部的情節都會淡忘,更不用說第一次觀看這部電視劇的觀眾,對於過去的情節一無所知,因此對有的戲劇衝突感到困惑不解,如第1集,劉能看見新買的小轎車,想上去坐坐,為什麼謝廣坤就是不同意,而且還吵得很厲害,甚至動起來。對於這些由上一部電視劇中的“積怨”引發的戲劇衝突,應該事先鋪墊一下,有助於觀眾理解劇情。
上述意見僅供參考。總之,《鄉村愛情故事》是一部成功的電視劇,也是對喜劇色彩濃厚電視劇的重要探索,希望電視劇的創作團隊,認真總結經驗,再接再厲,創作出更多深受觀眾喜愛的優秀電視劇作品。
2010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