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作者:陳一明
“第9跳”者屍骨未寒,包括高僧在內的各路高人雲集富士康或出謀劃策或念經作法之際,“第10跳”、“第11跳”、“第12跳”依然接踵而至。富士康員工跳樓頻率之高、提速之快,令人瞠目結舌!
憤慨,譴責,悲歎,詬罵,詰問,洶洶輿情再度陡漲。難道真是什麼魔障在興妖作怪?
無論富士康如何狡辯推脫,畢竟這些絢麗的生命之花是在這裏溘然凋零。其發言人劉坤以“每天都有數千人排隊進廠”來證明富士康並非“血汗工廠”,但卻反證出員工流失率奇高的富士康“不是人呆的地方”。
試想,哪怕最搞笑的小品,如果長年累月每天不停地重複觀看,也該何等地讓人備受煎熬?更何況這些活潑好動的小青年天天十多個小時固定在封閉的崗位上一刻不停地機械重複同一個動作,而且不許說話。長此以往,不把人憋死,也把人逼瘋!如果他們心裏經常閃現“這樣的生活不如死了”的念頭,任何輕微的挫折都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一旦接二連三的跳樓形成心理暗示效應,“10連跳”、“11連跳”、“12連跳”就必然會成為“N連跳”。
富士康是以廉價勞動力為利潤基礎的勞動密集型企業,逐利的天性決定了其拚命追求“速度”和“效率”,所以寧可高薪請專家支招、高僧弄法,也不願縮短工時、增加文娛活動時間。
我們隻能寄望於監管部門,但當地一位政府官員輕描淡寫的一句“不便於幹涉”,實在讓我們驚詫莫名!如果監管缺位蛻變成默許甚至縱容,心領神會的富士康、“張士康”、“李士康”們當然不必把“每月加班不得超過36小時”等法律條款當真。
這次相關部門真的“幹涉”了,他們製定的建議、方案甚至細致到建多少球場、球台、增加多少種報刊等;還有不少專家爭先恐後指導80後、90後員工如何通過自我調解舒緩壓力。
理論上可能會有效果,但這與每天十幾個小時被擰在流水線上的“零件”們又有多大關係?他們有時間去通過唱歌、跳舞、打球、爬山、讀書報、看電影來自我調節嗎?
作為為數眾多同類企業的帶頭大哥,富士康“N連跳”反映出我國產業轉型過程中出現的諸多亟待解決的深層問題和尖銳矛盾,這是個涉及到國家、行業、企業和個人的係統工程。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09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89.8%的農民工每周工作時間超過法定時間,與此相對應的是全國總工會領導透露,我國居民勞動報酬占GDP的比重22年間下降了20個百分點。當生活成本隨著經濟發展水漲船高時,竟然有23.4%的職工5年未加工資,而那些掙紮在最底層的根本算不上“職工”的農民工境況之糟糕便可想而知。難怪他們甘願簽訂《自願加班切結書》而拚命加班,難怪富士康前員工青桐要在鳳凰衛視節目現場大聲疾呼:“社會欠農民工的賬太多了!”
遺憾的是我們集中火力炮轟富士康時,很可能忽視了其他更多類似的事件。5月4日浙江台州3個“90後”民工相約服毒自殺,就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近來接二連三的大學生自殺、“惡魔”瘋狂砍殺兒童的慘劇也往往被作為個案看待。當我們義憤填膺地對富士康口誅筆伐之後,是否應該靜下心來,通過客觀地解剖富士康這隻麻雀,看看還有多少這樣的甚至更“血汗”的工廠存在,還有多少痛不欲生的人正在醞釀新的悲劇,如何防範“N連跳”生成更可怕的“蝴蝶效應”,怎樣從根本上查出、消除滋生這種災禍的淵藪。
這需要社會各界認真地查缺補漏,積極地“亡羊補牢”。政府強化法製建設和監督管理,學校開展人生教育和挫折鍛煉,企業深化科學管理和技能培訓,工會做好娘家人為員工撐腰做主,員工認真工作並敢於依法維權,律師法官深入企業現身說法,專家學者走近員工疏導心理,凡此等等,隻有人人齊心合力,社會才會健康和諧,人生才會美好幸福。
具有標本意義的“N連跳”,該反思的豈止富士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