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神勇的中華民族(1 / 2)

;

村長趙勇力挺熱情,將劉俊、啞巴和夢婷三人迎進草堂,劉俊簡要介紹了下身份,散軟中華給趙勇力抽被謝絕了,趙勇力抽著裝有黃煙絲的水煙管侃侃而談。

據趙勇力介紹,他兒子在當年搶修村前的溝渠時因勞累過度猝死,兒媳婦因丈夫之死悲傷過度也早早離開了人世,留下了一苗單傳,也就是和他一起生活的八歲的孫子,名叫趙虎,男孩早早的上山頂打獵去了。

“老伯,我是從省城來的,帶了些糧油來看望村民,來看望你們這一代老英雄。”聽完趙村長的介紹,劉俊想起了自己辛酸苦讀的童年,對上了年紀的趙勇力很是敬重,決定將車上帶來的十桶油和十袋米全擱村長家裏,讓趙勇力分發給村民。

趙勇力抹了下眼角的淚,連聲道謝,隨後又動情地道:“這荒山野嶺,土壤不行,種什麼都種不了,村民全靠到山頂上挖些野菜打些動物為生,鎮政府逢年過節的會派人運些糧食上山接濟,年輕點的都到外省打工去了就再也不回來了,就我們這些老不死的守著村子不願離開。”

“老伯,我能理解的,故土難離啊。”趙勇力的話再次觸動了劉俊的心弦,他父親何嚐又不是故土難離,要不是被村長肖福貴逼得背井離鄉,想必父親是生死不肯來省城的。

“你們都是好人,我們村裏這些老骨頭就守著這山壽終的,山陰的那一邊埋葬了當年戰死的許多村民還有八路軍,這兒打過一場大仗,當時有評論是激烈程度不亞於台兒莊戰役,村裏男丁戰死了一大半,兩百多壯實的夥子哩,也打死了鬼子一百多號人,我命大,一顆子彈從耳邊飛邊,差點就打中腦門歸了。”

趙勇力年紀大了,話沒什麼邏輯,東拉一句西扯一句的,但劉俊能聽得出來,趙村長對當年的戰事如數家珍,並表達出了一種終老的意願,死也要和早年抗戰戰死的兄弟埋在一起,那話題很傷感,卻令人崇敬。

劉俊很感慨,最偉大的人民英雄不在繁華的都市裏,卻在幾乎被人遺忘的荒山野嶺中。

夢婷聽了趙勇力講的一些抗戰往事,很動容,便提出來她要支助土家山村裏的最貧困的十戶人家每人二百元錢,讓趙村長選出十戶,她要上戶親自捐贈。

“姑娘,你是一番好心意,這荒山野嶺不通車的,村裏盡些老人孩,就再多錢也用不出去,象阿俊夥子帶來了些米油卻是用得上的。”

趙勇力完一句後,神色犯難,麵朝夢婷,又道:“你要我找出十家最貧困戶,我可以告訴你,象我這樣的,全村都一樣。我們早就跑步進入**社會了,都是無產階級,除了不共產共妻,大家都窮得叮當響,有點米油的家家戶戶勻著來,要餓一起餓,有吃大家一起吃,互幫互助著,總之大家都一樣吧。”

夢婷還想什麼,卻被劉俊攔住,並讓夢婷從包裏抽出兩千元現鈔出來,莊重地放到趙勇力的桌前,莊重地道:“老伯,這樣吧,也不勞你選什麼最貧困的人家了,二千元全放你這兒,這是人民幣,有**水印的,一張一百元,要擱城裏可以買上三十斤一袋的米,到時村頭水溝前修橋時多少也是用得上的。”

趙勇聽到修橋,眼睛發亮,雙手捧著兩疊百元紅鈔,歎道:“早就想修座橋了,從那座獨木橋上掉下過幾個孩子淹死了,我心裏一直很難過,唉,鎮政府了好多年要修橋都沒有人來修。”

“這樣啊,人命關呐,那橋修得要緊啊。”劉俊一聽,毫不猶豫,轉身問啞巴,“阿力,你還帶了多少現金?”

啞巴用手比劃下,他褲腰帶上紮了五萬現金。

劉俊忽然冒出一個念頭,他決定要為曾經抗戰過的平民英雄的貧窮家鄉修座橋,他問趙勇力道:“老伯,你想過要修座什麼樣的橋嗎?預算要花多少錢呢?”

趙勇力將二千元錢放回桌上,把水煙管在桌子角上敲了敲,敲掉煙絲,又掇了一掇黃煙點上,吸上一口,望了望劉俊,歎了口氣,道:“我問過鎮裏的幹部,是水溝不算寬,修座石橋預算三萬元,石頭多是現成的,到鄉鄰鄉舍的請些石匠造橋也花不了幾個工錢,就是鎮裏連幹部的工資都發不起,這修橋費擠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