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公元290年春,西晉洛陽皇宮。

一隻高大雄壯的公羊拉著一輛裝飾華美的宮車在後宮庭院中隨意的走著,鮮紅的纓絡隨風搖擺,掛在脖子上的金鈴不時發出響聲,在這黃昏幽靜莊嚴的深宮裏顯得格外刺耳。幾個太監和宮女,小心翼翼的跟隨在車後,不敢發出一點響動。車上坐著一個五十多歲麵容威嚴但略顯浮腫的男人,隻見他眯著眼睛懶散的靠在車背上,早春的風帶著絲絲寒意,他把寬大的袍服緊緊裹在身上。他就是滅三國一統華夏的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

據曆史記載,晉武帝司馬炎受魏禪,得魏宮佳麗三千人,滅吳得後宮佳麗五千人,自己又征召天下美女二千餘人,後宮共有美女上萬人,為曆代封建皇帝之冠。晉武帝每天為不知與哪位美女共寢發愁,於是,想出了個用羊拉車的辦法,每晚晉武帝坐在羊車上,任由羊拉車在宮內行走,停在哪個宮門,就在哪裏安寢。宮嬪們為了得到皇帝寵幸,想出各種辦法,討好那隻拉車的公羊。有的準備鮮草美食,有的準備清泉甘露,希望那隻公羊能駐足在自己的宮門前。那隻公羊因而被喂養的更加肥壯,而口味越來越刁鑽。那隻公羊拉著的皇帝卻因為過度縱欲,身體一天不如一天。這一年是晉泰熙元年,晉武帝五十五歲。

這一天,因為是早春,那隻公羊因吃厭了幹草想尋找鮮草而遲遲不願停下來,車上的皇帝卻因早春的風寒而有些吃不消,突然劇烈地咳嗽起來,車後跟著的太監宮女們趕快圍上來,一看皇帝已是麵色晦暗,全身癱軟,大病了。幾個太監急急忙忙將皇帝扶到皇後的寢宮,皇後楊芷詢問一下情況,趕忙吩咐傳禦醫診治。太醫令帶著兩個醫官趕過來,忙著望聞問切一番,一個醫官說身體虛弱,需要進補;一個醫官說偶感風寒,需要瀉火。嘁嘁喳喳,亂作一團。最後還是太醫令比較高明,開了一個溫補的方子,一個驅寒的方子,同時下藥。治了幾天,皇帝的身體不見好轉,病情越發沉重了。

皇帝連日不能上朝,急壞了滿朝公卿,晉武帝的叔叔、錄尚書事汝南王司馬亮和楊皇後的父親、車騎將軍楊駿帶著幾個朝中重臣入宮探視,晉武帝勉強開口交代了幾句,讓司馬亮和楊駿暫時共理朝政,有事一同商量處置。

又過了幾日,皇帝病情仍無好轉跡象,楊皇後看看皇帝的情形不妙,就試探著問皇帝身後之事,晉武帝也感覺自己的病情難以好轉,於是吩咐中書令何邵進宮來,口授了一份遺詔:朕百年之後,由皇太子司馬衷繼位,命車騎將軍楊駿和汝南王司馬亮共同輔政。遺詔寫好,存中書省。

晉武帝共有十八個王子,七位公主,個個都是人中龍鳳,偏偏這太子是一個白癡。皇帝病重,不能上朝理事,白癡太子將繼位,誰將控製天下大權,朝野議論紛紛。其時,晉武帝一統天下,恢複了古代的分封製,共封了二十七個同姓王,以郡建國,將封國分為大、次、小三等,不同級別可置不同數目的軍,大國轄下民戶數2萬戶,置軍人數上、中、下三軍5000人;次國1萬戶,置上、下二軍3000人;小國5000戶以下,置軍1500人,各諸侯王國形成了國中之國。各諸侯王雄踞一方,天下追名逐利之徒紛紛攀附。隨著晉武帝病情的加重,一場旨在爭奪對天下的控製權的鬥爭勢難避免,各諸侯王和朝中重臣紛紛結成黨羽,各種政治勢力已經開始暗中蠢蠢欲動,最終上演了一場爭奪皇權的八王之亂。八王之亂,五胡亂中原,在這個亂世中,多少仁人誌士憤然而起,多少英雄豪傑奮勇爭先,一個個粉墨登場,或嘔心瀝血,雄霸一時,或好勇鬥狠,割據一方,上演了一幕幕悲喜劇,終至於折戟沉沙、灰飛煙滅,都被曆史的大潮淹沒在時間的長河中,一去不複返了。正是:錦繡山河依舊在,光陰幾度夕陽紅;古今多少興衰事,都付後人笑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