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呈獻給讀者的這本《馮其庸畫傳》,是在赤峰建築工程學校校本教材的基礎上編撰而成的。感謝中華書局讓它有幸和更多的讀者見麵。
為培養能生存、會生活、有教養的優秀學子,赤峰建築工程學校提出了“藍領精英、商界領袖、精神貴族、共和國基石”的學子培養目標,堅持走“引進大師,走向經典,以人育人,以文化人”之路,以貝聿銘先生為專業導師、以韓美林先生為才藝導師、以馮其庸先生為文化導師、將周國平先生的著作作為學生的文化讀本。為了讓師生走近大師,讀他們的傳記,學他們的事跡,走他們的道路,受巴易塵校長委托,我於2013年編寫了這本小書,作為校本教材。
教材印發後,我們請托馮老的學生葉君遠先生、紀峰先生轉呈給馮老,敬請馮老指教,並征求意見,看是否可以正式出版使用,公開發行。
90歲高齡的馮老,仔細地看了《畫傳》,提出修改意見,同意並建議交中華書局公開發行。葉君遠先生及時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我們。
為把《畫傳》做好,巴易塵校長和我專程到北京通州馮老家裏,聆聽馮老意見。聽了巴校長學校情況介紹後,馮老認為赤峰建築工程學校,除了讓學生學習一技之長外,真正在用文化養育每一位師生的做法值得肯定,《畫傳》也可以正式出版公開發行。文字要由葉君遠先生最後把關,圖片由他本人親自確定。
馮老的夫人夏涓教授,對《畫傳》給予了溫情的認可,說寫出了馮老的主要方麵,抓得較準,寫得很樸實,適合學生閱讀。為了讓我更好地完成《畫傳》修訂,臨走夏師母還送給了我《師友筆下的馮其庸》等書籍。我深知這是馮老和師母對我的愛護、信任和鼓勵,我衷心地感謝馮老和師母。
我還要感謝葉君遠先生。葉先生是馮老的高足,又和馮老同在中國人民大學任教多年,葉先生寫的《馮其庸傳》,是他多年體會、長期積累、多次采訪的結果,寫得大氣細膩,通透自然,親切感人。為寫《畫傳》,我把葉先生的《馮其庸傳》反複讀了多遍,還參照了馮老的部分著作和《師友筆下的馮其庸》等相關資料。但無論從材料還是表達上,都大量使用和借鑒了葉先生的原著內容和寫法。為此我幾次打電話給葉先生,讓他出任《畫傳》的主要作者,葉先生都以“馮老的材料大家都可以使用,《畫傳》已經對原著文字進行了化用”等理由堅拒了;還說他“正在寫著一本更豐富的馮老傳記。大家都寫馮老,宣傳馮老,這是好事”。不僅如此,當我按照馮老的意見把書稿文字傳給葉先生後,葉先生又在百忙中進行了認真細致的修改,除了對材料進一步完善外,連字句標點都一一作了訂正。在對馮老的崇敬、對我的寬容和鼓勵中,我感受到了葉先生的學者風範、仁者情懷,聖賢氣象,實在令人尊敬。
柴劍虹先生,雖年近七十,作為馮老的朋友,我尊敬的師長,為了這本《畫傳》,從馮老同意出版,到聯係策劃,再到文字圖片的審訂、補充,乃至合同簽訂等,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寶貴時間。他還幾次從六裏橋書局所在地,到通州張家灣馮老家,征詢馮老意見。馮老的學生、青年雕塑家紀峰先生,也幾次陪我們去見馮老,還無償地為我提供照片。我對柴先生和紀先生,充滿了無限的敬意和感激。
巴易塵校長不但給了我讀馮老、寫馮老的機會——更是一次人生成長的機會,還對《畫傳》初稿作了認真策劃和修改,在此深表謝意。
馮老是一部書,是一座峰,淵博峻重,仰之彌高。晚生如我,才疏學淺,《畫傳》掛一漏萬和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敬請馮老鑒諒,也請讀者方家批評指正!
申國君
2014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