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武林大事,不過是分分合合,合合分分,治久必亂,亂久必治而已。
殷商末年,天下武林紛爭,關中豪門姬氏家族姬昌之子姬發帶領周部及其他中小門派一舉打敗老盟主商紂,掃平天下武林,登上了武林盟主的寶座,將總舵設在關中宗周堡,從而建立了宗周世家對武林的統治。宗周世家以仁義為本,把幫助自己一統武林的有功之臣悉數安排到各地,讓他們建立分舵,拱衛宗周。對此安排,人人悅服,個個歡欣,天下武林呈現出難得一見的太平盛世。從此之後,宗周姬氏世為武林盟主。
傳到十二世盟主姬宮涅時,武林中糾紛日起,江湖上開始出現混亂局麵,而姬宮涅卻不理武林正事,酗酒好色,又仰著自己武林盟主的身份,不把各個分舵看在眼裏,竟然數次戲弄眾分舵主,導致武林個個抱怨,人心分離。
姬宮涅本來把自己正妻所生之子姬宜臼立為少盟主,但後來寵愛少妻褒姒,就打算把盟主之位傳給褒姒之子姬伯服,於是把少盟主姬宜臼趕到了他舅舅家裏。姬宜臼的舅舅姓薑,也執掌一個分舵——申,號稱申侯。申侯聞聽姬宜臼的哭訴後大怒,於是約會犬戎幫共同攻打宗周堡。
犬戎幫是活動於陝甘隴一帶的一個江湖邪派,本不屬華夏武林,但其對華夏武林卻是覬覦已久,不時進行一些小規模的騷擾,大多以失敗告終。申侯的約會正是把鮮肉扔到了餓狼群,犬戎幫馬上發兵進攻宗周堡。那些分舵主被姬宮涅多次戲弄之後,已是心灰意冷,再也不肯幫助宗周世家,對其發出的求救信號無人當真。很快,犬戎幫就攻破宗周堡,殺死了盟主姬宮涅。
沒想到,請神容易送神難,殺了盟主姬宮涅之後,犬戎幫盤距宗周堡,絲毫沒有離開的意思,反而意圖稱霸華夏武林。於是,申侯又聯合晉、鄭、衛、秦等分舵同時發力,經過一場混戰,打敗犬戎幫,奉前少盟主姬宜臼登上盟主寶座。經過幾次苦鬥,宗周堡已是殘破不堪,無法居住,於是姬宜臼將總舵移到河南成周,從此稱為成周世家。
成周世家能登上武林盟主寶座,依靠的不是自己的力量,而是各個分舵的支持。通過與犬戎幫的一戰,各分舵看出成周世家的實力已經開始走下坡路,沒有絕對能力統領天下武林了。於是,一些勢力大一些的分舵開始暗生不臣之誌,有些膽子大一些的分舵試探著吞並周圍的小分舵,成周世家對此卻鞭長莫及,有心無力,隻能睜一眼閉一眼,這更鼓勵了一些心懷異誌的江湖豪傑擴張的步伐。於是乎,江湖上風起雲湧,道義淪喪,爭鬥迭起,大小分舵明爭暗奪,大的分舵飛揚跋扈,小的分舵忍氣吞聲。而在這個分舵不停擴張實力的過程中,成周世家的實力更是日漸式微,各分舵舵主不但不來成周堡拜見盟主,盟主反而事事都要低聲下氣去求各分舵舵主。
姬佗任盟主時,鄭分舵的舵主姬寤生同時在總舵兼任大護法一職,姬佗曾想奪姬寤生之權,任命自己的親信擔任首席大護法,但沒有成功,失敗後怕姬寤生懷疑自己,竟把自己的兒子姬狐送到鄭分舵作人質,可見此時之武林盟主已無什麼江湖地位。
分舵舵主不把武林盟主看在眼裏,而分舵下武功強一些的香主、堂主同樣也不把舵主看在眼裏。公元前403年,晉分舵的三位堂主魏斯、趙籍、韓虔竟將晉分舵一分為三,自立為分舵主,盟主成周世家也隻能無奈地承認其分舵地位。從此,武林進入了戰國時代,一場腥風血雨已在武林中悄悄醞釀。
看到晉分舵的韓、趙、魏三位堂主輕易地就取代舵主自立門戶,齊分舵的堂主田和也把舵主薑貸趕到了海島上,自立為舵主。成周世家同樣無可奈何,承認了田和舵主的身份。
就這樣打打殺殺四百年,上百個小分舵被兼並,大分舵的地盤越來越大,實力越來越強,於是紛紛自立門派,而小分舵隻能交點保護費變成了各個門派的分舵,盟主成周世家對此根本不敢出聲,隻能默認。就這樣大浪淘沙,最後終於形成了八大門派分治天下武林的狀況,這八大門派分別是:山東齊門、商丘宋門、江南楚家、薊地燕氏、新鄭韓家、邯鄲趙氏、中原魏家、關中贏秦世家。這八大門派實力相抵,誰都沒有戰勝誰的把握,所以暫時還奉成周世家為盟主;而盟主成周世家雖還保有一定地盤,但實力不能與八家中的任何一家相比,根本就不敢涉足八家之事,能求自保已是知足。八大門派之間你爭我奪,合縱連橫,紛紛招兵買馬,武林已到了最危險的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