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者多文為富,其文非時文也〔一〕;君子疾名不稱〔二〕,其名非科名也〔三〕。

〔一〕時文:科舉應試之文,明清稱八股文為時文。

〔二〕疾名不稱:擔心自己的名聲不能得到傳揚。疾,擔心,憂慮。稱,稱譽,褒揚。

〔三〕科名:本指科舉的名目,這裏指科舉之名。

【點評】讀書人常常將文章繁多作為一種富有,這些文章不是應試之作。他們常常用於抒發情懷,將自己的思想和見地融於其中,這些文章的價值遠非那些應試之作所能比擬,也不是那些無病呻吟之作所能比肩的。中國曆史上的許多優秀詩文至今閃耀著光芒,如諸子百家的文章,李白、杜甫、李賀、王勃、杜牧等人的詩,蘇軾、辛棄疾、嶽飛等人慷慨激昂的詞等等,無不是作者胸懷的抒發和真情的流露,其文章至今仍為世人所吟頌,可謂是不朽之作。

道德高尚的君子常常擔心自己的名聲不能得到傳揚,這種名聲不是那種科舉之名。君子重義不重利,古人雲:“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為了維護自己的名譽,常常不以盛衰改節,不以存亡易心,財賄不足以動其心,爵祿不足以移其誌。他們行不苟合,義不取容,就像宋代汪莘《水調歌頭》中所言的那樣:“鐵可折,玉可碎,海可枯,不論窮達生死,直節貫殊途。”意即他們的意誌非常堅定,不論麵對何種處境,前途如何,都能保持正直的氣節。他們的這種氣節如冰之清,如玉之潔,自然會得到世人的美譽,他們的高風亮節,可爭光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