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肢體語言中,麵部表情隻是整個人類的肢體語言中一個細微的組成。可是我們的麵部表情卻是最豐富,也是最富有表現力的,更是肢體語言中最重要的一種。這是因為我們在與對方的交談中,可以從其麵部最迅速、最靈敏、最充分地觀察出他的感情變化。因為這是通過表情語言來傳達的,也可以說麵部表情是一種交流思想感情、傳遞信息的語言。體育學的創立者伯德惠斯特爾指出,在人類70萬種肢體語言中,我們的臉部可做出大約25萬種不同的表情,占肢體語言的35.7%。可以說麵部是非語言信息中最豐富、最集中的地方。
這是因為我們可以通過麵部表情微妙的變化,看到如悲喜交加的情感,又愛又恨的心理,既緊張又高興的情緒等各種感情之間錯綜複雜的形式,就像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的那樣:“麵部表情是10多個世紀以來培養出來的最成功的語言,是比嘴巴講的要複雜千萬倍的語言。”
正因為我們的麵部表情可以如此靈敏、細膩、微妙地表達我們內心深處極其複雜的情感,所以法國作家雨果用“臉上的神氣總是心靈的反映”來表達自己對麵部表情的理解。而美國心理學家艾帕爾·梅拉別斯還總結出這樣的公式:情感的表達=7%的言詞+38%的語音+55%的麵部表情。從這個公式中我們仍然可以看出麵部表情對他人影響的比重之大。
不但如此,麵部表情的傳遞也具有“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效果,因為它同時也是感情的自然流露。比如我們笑逐顏開的臉麵就是愉快開心的特征,而蹙額鎖眉的麵孔則是惆悵不安的反應,板著一張臉則說明這個人的內心十分不高興。所以說不同的麵部表情可以表達出我們不同情緒下的心理狀態,以及一個人的個人隱私,包括內心的想法、動機、情感傾向等。這就更需要我們在說話的時候能夠注意觀察聽眾的麵部表情,以便可以更好地察覺到自己的說話效果,同時還可以恰當地運用自己的神色來傳遞某個情境中想要表達的信息。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通過察言觀色來明確對手的信息,以便我們可以想出應對的策略。
麵部表情反映的是內心的想法,自己的想法和對方的心意都可以通過麵部表情傳達出來。
3.眼神裏暗藏的心機
試著觀察人的眼睛便可以發現其中能流露出的各種變化。這裏所指的並非那些任何人一看都能夠明白的變化,而是稍不注意便難以察覺的微妙之處,以下提供幾種從眼睛來洞察人心的方式:
1.注視對方
在談話中,對方如果時時流露出這種眼神,多半是對方並不注意你所說的話,心中正在盤算他事。如果對方是進行重要交易的對手,那麼他必然在心中作著各種衡量、計算,思索著如何在這場交易中謀取最有利的策略。如果是沒有利害關係的交談對象,而對方並不專注於你的談話,那一定是有其他的考慮的時候,如果對方是重要交易的對象,就需特別加以注意。
所以,發現對方露出這種眼神時,便不應有所顧忌,而將心中的疑問直接提出來。
2.閃爍不定的眼神
自顧自地說話,從來不願碰觸對方眼神的人,在工作職場上經常可以看到。例如,公司的資深前輩把你叫到他座位旁商量事情,兩手卻不停翻動桌上的資料,口中喃喃自語,最後眼睛望著別處說:“嗯!你也辛苦了,多多加油吧!”
這種類型的人,非常在意對方對自己的看法,也十分重視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因為視線交接時,猶如被他人看穿一般而害怕迎接他人的目光。無法放鬆心情,總覺得他人的視線帶有判斷自己、仲裁自己,甚至處罰自己的意味。
小時候,當父母用惡狠狠的目光盯著我們時,心裏總會想:“糟了!我是不是做了什麼錯事,被爸媽知道,惹他們生氣了?”這種經曆相信很多人都有過吧!沒有做虧心事時還好,若心中有鬼,就無法正視父母的眼神。不敢注視他人眼神說話的人,每當被他人注視時,兒時被父母雙眼注視的記憶就會被喚醒。
這種情結如果延續到長大成人,就會導致他們無法坦然地迎接別人的眼光。老是擔心自己是否做了什麼不得體的事,或是說錯了什麼得罪他人的話。即使沒有想象中那麼嚴重,但在他們的心中卻永遠有提心吊膽的罪惡感。
他們的身體已經長大成人,心理卻還停留在兒時十分敬畏父母的階段。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種人的人格還尚未完全成熟,暫時還沒有獨當一麵的本事。如果說小時候呈現出來的反應可能隻是做事任性、情緒不穩定而已,那麼長大成人之後,還是這種眼神,則他們的個性不成熟,但他們內心深處隱含有城府頗深的一麵,為了實現自己的欲望,會不惜使用卑劣的手段,向位高權重者阿諛奉承,十足一個陽奉陰違的個性。
但也並非一無是處,他們的想象力往往非常豐富,若能將他們的想象力運用在現實生活中好的一方麵,結合周圍的資源與友人的幫助,進而使自己的性格成熟,開創出一番非凡的大事業也是非常可能的。
3.撇開對方視線
在火車上或公共汽車上,如果上來一位年輕貌美的女性時,所有人的眼光幾乎會集中在她一個人的身上。但是,青年男子往往會隨即把臉扭向一旁。他們對這位女性雖感興趣,但基於強烈的壓抑作用,他們反而會產生抑製自己的行為。行為學家亞賓·高曼博士認為:“瞄上一眼之後,閉上眼睛,即是一種‘我相信你,不懷疑你’的身體語言,並不是把視線移開,而是閉上眼睛後,再睜眼望一望,如此不斷反複,就是尊敬與信賴的表現。”
心理學家A·肯頓曾經做過一個實驗,研究人們在談話中,何時把視線移向對方。其結果表明,首次見麵時,先移開視線者,其性格較為主動。談話中有意處於優勢地位的人,也會先把眼光移開。一個人在談話中是否能占上風,在最初的30秒內就能決定。當視線接觸時,先移開目光的人,就是勝利者。相反,因對方移開視線而可能引起某種想法,是不是對方嫌棄自己,或者與自己談不來。因此,對於初次見麵即不集中視線跟你談話的對象,應當特別小心地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