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是綜合藝術,全麵地欣賞戲曲,自然就是眼和耳並用。由眼睛、耳朵和大腦產生的視覺和聽覺,與美感的產生有極為密切的關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審美心理學和實驗美學中這方麵的規律,對於理解戲曲美感的產生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視覺審美
視覺的基本內容是兩個方麵,“色”與“形”。當顏色不與形結合在一起,而是單獨作用於人的眼睛時所起的作用,已有很多論述,幾乎已經成為一種常識,如紅色表示熱情、積極、力量、危險;白色表示純潔、寒冷、恐怖等等,但是實際情況遠遠不是如此簡單。康定斯基的這個觀點是很重要的,綠色用在大地上表示生命,用在人臉上則表示死亡的來臨或鬼怪。畫家凡高說:“色彩本來就有表現某種意義的傾向。我想憑據紅色和綠色,盡我所能來表現人心中最熱烈的情意,將來的畫家一定是我們從來都沒有看到過的色彩畫家。”(詳見《色彩學概論》)藝術家、詩人和畫家對顏色的感受和作用遠比常人更為敏感、深刻或不同。他們對顏色的論述,對於我們欣賞和設計色彩繽紛的戲裝、臉譜和舞台照明時,有重要的啟發和參考作用。而且觀眾也能從這些表現人物身份、性格的服裝、臉譜和舞美中,通過色彩的刺激得到美的感受。
人們對於“形”的審美觀念,一部分集中在“線條”上。京劇中女性美主要在麵部的化妝。塗脂抹粉還是屬於調整麵部的顏色,用“貼鬢角”調整臉形,盡量使之呈由曲線圍成的“瓜子”形或“鵝蛋”形。大量的圖形裝飾用於花臉的臉譜上,其中絕大多數的線條是曲線,與顏色結合起來的臉譜,使人產生的視覺印象主要是猙獰感和神秘感。大量臉譜圖形的含義還有待於解析與研究,簡單的否定或盲目的頌揚都是不妥的。如果把傳統戲曲中的臉譜與原始人在臉上塗抹的花紋做一比較,就可以發現,其相似之處是引起恐怖的效果,這在打仗格鬥時有恐嚇敵人的作用。穿厚底靴子戴高冠和插戴長長的雉尾,這些戲曲服飾都有增高身材顯示自己的高大和恐嚇敵人的作用。也反映了古代人對力量的追求和崇拜,也是反映了他們的審美觀。演員搖動雉尾,舞動水袖,甩動長長的胡須(髯口)都會產生飄動感,這種飄動的軌跡都可以產生曲線美。武戲中玩弄拋耍兵器和“跑圓場”的軌跡也是如此。有人總結傳統戲曲的舞蹈動作有4個特點——“圓、曲、擰、傾”。實際上也都可以歸結為各種各樣的曲線動作。
關於“形”的審美活動中,另一個重要的觀念即是“對稱”和“平衡”。對稱是指左右相同或相等;平衡是兩個方麵,一是左右的對等.二是避免頭重腳輕和歪斜而產生的不穩定的狀態或感覺。京劇人物身上的裝束基本上都是左右對稱的,臉上的化妝有少數例外,一種是臉譜中的“歪臉”,有特殊的含意——被“氣”歪了,或表示行為不正。還有一種麵部化妝多見於地方戲,即半個臉畫臉譜,另外半個臉不畫臉譜,屬“俊扮”,表現了人物的二重性,如《盤絲洞》裏的蜘蛛精的半人半妖性。戲曲中舞台上的場麵、人物的位置都盡量對稱分布,尤其是龍套、宮女等隊伍的人數一定是左右相等的。如果出現不對稱的隊列,將被認為是失誤,會成為說相聲的笑料。過於嚴格的對稱表演顯得機械死板,隊伍在行進流動中短時間的不對稱是允許的也是應該的。
視覺審美中距離的影響很大,觀眾與演員之間距離分兩種:一是物理的空間距離,另一個是心理距離。此外,觀看的方位角度也有關係。由於有了電影和電視,看戲的距離和角度都可以變化,為欣賞帶來很大的方便和有利的條件。對戲曲欣賞課的教學也是極為方便有利的。心理距離的變化主要取決於觀眾對自己的主觀控製,也受物理距離的影響。此外戲的題材內容,情節及發生的時代等也都有關係。在劇場中看戲有立體感和觀眾與演員之間的交流和共同的心理體驗。所以從舞台上或屏幕上看戲是各有利弊。
視覺審美的一個重要前提是感知覺的各種不同效果。影響感知覺效果的規律很多,主要有:①“適應律”。刺激物的持續作用能引起感受性的提高(如“暗適應”)或降低(如“明適應”),劇場的照明與此關係密切。②“對比律”。刺激物的相互財比,可以彼此加強,從而提高感知效率。對比按時間又分為“同時對比”和“先後對比”。③“差別律”。對象與背景的差別越大,對象越容易被感知。④“活動律”。在相對固定的背景上,活動的事(人)物容易被感知。⑤“組合律”。刺激物各部分在空間上和時間上的組合,容易組成知覺的對象。組合有兩種:“接近組合”與“相似組合”。⑥“多種感受律”。多種感官共同的參與,能使感知更完整。戲曲是綜合藝術,正是多種感受的對象。⑦“語言提示律”。戲曲 中的唱詞、念白和旁白都可起到對感知對象的選擇和理解,提高 感知效率。⑧“經驗律”。已有的有關知識和經驗,對感知和欣賞 有重要作用。一般說來是正的積極作用。也可以產生副的消極 作用(如“經驗主義”)。⑨“任務律”。對當前感知或欣賞的任務 越明確,感知就越清晰。因為此時“有意注意”起了作用。⑩“態 度律”。個人對感知對象的態度越積極,感知效果越好。以上這 10條規律是對於感知效果而言的。感知是審美、欣賞的前提,感 知的效果肯定會影響審美的效果。特別是對於不熟悉京劇的觀 眾。但感知和欣賞二者並不是一回事,不能完全等同。如在某些 情況下,不清楚的、朦朧的感知,反而會產生更好的審美意境。如 在月光、燭光或薄霧中欣賞某些審美對象效果更好。上述感知規 律不僅適用於視覺,對於聽覺和味覺等其他感知覺也是適用的。 感知效果的規律直接影響到演出的效果,這裏首先是編導和舞 台美術設計要給予充分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