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秦李斯增損籀書而創。史稱秦有八體,小篆乃其一也,故“罷其不與秦文合著”是以秦係文字一統天下,絕非小篆一體。況秦朝國祚甚短,小篆留傳不廣。西漢初立,隸書則盛行。現所見斯篆僅泰山、琅琊、嶧山諸六刻石,其文前頌後詔,是聖旨文體。可謂斯相之館閣書也。加之風雨所蝕、戰火所毀、雕版摹刻、翻拓不絕,李斯小篆麵目亦非,現所謂直追秦篆者不知所言何來。作為文字其政治功用不長,而其藝術之美則遠播,正經正字代有傳承。
我友臧海洋兄年十有六初涉小篆,從臨仿鄧石如始,繼而趙之謙、吳讓之等,以清人筆法入小篆規模。後人王冰石先生師門,前後逾十年。王冰石先生乃當今徐州書壇名宿、沙曼翁老弟子,嚐蒙林散之老親授,於小學、於詩文、於金石、於考據諸學術均有建樹,其篆籀書法備受弟子追隨。海洋兄獲益殊深,小篆書法為之三變。確立篆法取向,規劃審美情趣,不以形模古人為能事,以不似而似求真知,此一變也:本於內心,合於性情,發於筆墨,力追別於古人,不為時尚所困,初具自家麵目,此二變也:發奮以學術為基,以讀書明理,不為法縛,不為法脫,技道之間區直漸晰,此三變也。此三變,師之所囑,學之所礪,亦書家、書匠之別也,江湖俗手焉能得之?
近讀海洋兄小篆書法,結體寬博而不鬆散,線條流暢而不浮滑,起止輕鬆而不草率,章法規整而不呆板,有古人之意而無古人之貌,有今人之趣而無今人之習。餘常閱當今序跋,深知妄言虛誇之害,亦有辨之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者。餘與海洋兄交遊數載,深知其二十年於小篆書法用功之勤。書法雖文人之末事,然用心於一,功在不舍,十年一劍,豈騏驥一躍乎?
已醜初冬,海洋兄囑予屬文,相約深談吾廬,語及小篆書法之惑,雲:已書先困於清人之筆法,後近於民國之形製,是舍本逐末、棄源隨流。當今秦人簡牘墨書出土漸多。兼有權量詔版,清人所見不多,故從碑版求篆,是受其時限也。我輩當兼習先秦璽印之文,深研秦版縑素之字。以古人態作古人書,以古為新,托古改製,避其時俗。小扣小嗚,大扣大鳴,海洋兄所言,乃金聲玉震,異於瓦缶,有此識見,其行也必遠,而吾所贅言則翅不以妄言虛誇取辱也。
作者簡介
臧海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山東印社會員。徐州西楚印社理事,鐵道部“火車頭”職工藝術家,現供職於徐州火車北站。
其作品先後入展:全國第八屆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展,全國首屆青年書法篆刻展,全國第五屆楹聯書法大展,當代江蘇書法篆刻精品晉京展:獲走進新世紀江蘇青年書法篆刻精品展銀獎,全國鐵路“長風杯”美術書法大獎賽一等獎,鐵道部書法精英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