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普林斯頓的平靜生活1(1 / 3)

第一節 小城中的偉人

1930年,一對在美國擁有億萬資產的兄妹請來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和學校改革家弗萊克斯納,請他幫助建立一個新的科學研究所。

弗萊克斯納發現,實用型的研究所在美國已經夠多了,於是,他決定建議創辦一個新型的高級研究機構,將各個學科的第一流學者都聘請來。沒有計劃,沒有任務,研究什麼,怎樣研究,一切都聽任學者們自己的安排,研究所隻負責向各位學者提供足夠的經費。

弗萊克斯納把這個機構定名為: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他就是實際的組織者。

弗萊克斯納認為,既然擁有足夠的經費,就應該讓世界上最有名的科學家們擺脫教學、行政、日常生活瑣事的操勞,他們應當研究最高級和最普遍的問題。如果能招聘到一流的學者,就不愁沒有更多的年輕的傑出學者們慕名而來。

在聘任通知中,弗萊克斯納反複強調,來研究院的學者享有完全的獨立性,研究院是“一個自由港,學者們在這裏可以把世界看做是自己的實驗室,而無一日三餐之憂”。

1932年1月,有人建議弗萊克斯納去加利福尼亞的帕薩迪納,因為當時愛因斯坦正在那兒講學。

弗萊克斯納有些猶豫:這可是當今物理學界的泰鬥,自己能請得動嗎?但是,如果請來了愛因斯坦,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名聲不就立刻傳出去了嗎?

弗萊克斯納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去了帕薩迪納,他詳細地向愛因斯坦談了研究院的宗旨和計劃。愛因斯坦聽了很感興趣,但表示每年可能還得在柏林待一段時間。

不久之後,弗萊克斯納到牛津大學與愛因斯坦會麵的時候,再次邀請愛因斯坦來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當時,愛因斯坦回德國的希望已經很渺茫了,他便有了去普林斯頓的意向。1933年後,愛因斯坦已主動與柏林斷絕了關係,去普林斯頓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弗萊克斯納就好像撿到了一個從天上掉下來的金元寶一樣,連連問愛因斯坦有什麼要求。

我的作文素材

愛因斯坦不在乎個人的利益,隻關心科學。

愛因斯坦提出兩個要求:一、普林斯頓研究院要接受他的助手邁耶爾,給他一個正式的職位;二、他的年薪隻要3000美元。並說“如果在普林斯頓維持一年生活不需3000美元,還可以再低一些”。

對第一個要求,經過大家商量之後,終於得到了圓滿的解決。可是,麵對第二個要求,卻讓弗萊克斯納有點為難了。一個堂堂最高研究院裏的世界著名科學家,年薪隻要3000美元,這怎麼說得過去呢?讓不知內情的人知道,難道不會說普林斯頓在虐待愛因斯坦嗎?

弗萊克斯納覺得自己實在擔不起這個罪名。他一次又一次向愛因斯坦提議,能否把年薪提高,到最後,他幾乎是懇求愛因斯坦了。幾經“討價還價”之後,總算說服愛因斯坦接受了16300美元的年薪。

從伯爾尼專利局開始,愛因斯坦就養成了一個習慣,工作之外的時間才是屬於自己的研究時間。他把研究看成是屬於自己的東西,僅憑研究去拿薪水他總覺得不安。從蘇黎世、布拉格到柏林,他講課的時間越來越少,但總還是有的。如今到普林斯頓,所有的時間都由他支配,他下意識地覺得有愧,覺得有點不好意思。

愛因斯坦對憑純科學研究領取薪金感到難為情,這種感情也許是無意識的,但對於他而言,又有著內在的深刻理由。他總想幹些與基本的研究活動無關的事情作為生活費用的來源。

盡管普林斯頓研究院多次聲明該院的科學家有完全自由支配時間的權利,但是,愛因斯坦總不想成為純粹被社會供養的人,他忘不了一個人應對社會承擔的責任與義務,哪怕自己的研究仍然是屬於社會的。

1933年10月7日,愛因斯坦從英國登上了一艘去美國的輪船,同行的有妻子伊麗莎、助手邁耶爾博士和秘書艾倫·杜卡斯。

愛因斯坦自己也沒想到,他這是在與歐洲永別。朗之萬預言般地說了一句後來果被驗證的話:“這是一件大事。它的重要性就如同梵蒂岡從羅馬搬到新大陸一樣。當代物理學之父遷到了美國,現在美國成為世界物理學的中心了。”

古老的歐洲,在法西斯主義的陰影中黯(àn)然失色了。羅斯福的“新政”為美國帶來了希望,也成為歐洲反法西斯的大後方。去美國,對愛因斯坦來說,已經是沒有選擇的選擇了。

我的作文素材

愛因斯坦最放不下的就是自己的科學事業。

普林斯頓是美國東部的一個大學城,隻有幾千人。小城裏古風淳樸,陽光燦爛。林蔭道上的行人稀稀疏疏,道路兩旁星星點點散布著一些一兩層樓的小房子。紅色的屋頂,白色的牆,掩映在鬱鬱蔥蔥的樹木叢中。每一座房子都像綠色海洋中的一個孤島。這裏似乎聞不到金圓帝國的銅臭,聽不見工業巨人的叫囂。這裏就像萊頓小城和蘇黎世湖畔、柏林郊外那樣嫻雅幽靜,具有古老歐洲的情趣。

愛因斯坦來到普林斯頓之後,這個僻靜的小城就和一個偉大的名字聯係在了一起,成了舉世聞名的科學聖地。

我的一句話感受

麵對利益,不要孜孜以求,要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

第二節 平易近人的老爺爺

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留下了數不清的軼(yì)聞趣事。人們說,他在比利時王後“禦筆”題贈的詩的背後做計算;說他在鞋店的發票背麵寫上致答詞,跑到莊嚴的授獎儀式上去掏出來宣讀;說他在朋友家吃飯,靈感來了,沒紙就在主人家的新桌布上寫下一行行公式;說他出外找不到回家的路,打電話去問研究院怎麼回家;說他把一張1500美元的支票當書簽用,丟了也不知道;說人家請他講1分鍾話,給1000美元,他說他不需要錢;說他坦然對待勤雜工的態度與對待教授的態度相同……

愛因斯坦給普林斯頓帶來光榮,普林斯頓人以愛因斯坦為自己的驕傲。大學生們編了一支歌,在馬路上邊走邊唱:

誰數學最棒?

誰愛上微積分?

誰不喝酒,隻喝水?

——我們的愛因斯坦老師!

我們的老師飯後不散步,

我們的老師時間最珍貴。

我們要請天上的造物主,

把愛因斯坦老師的頭發剪短些!

隨意、溫和的愛因斯坦愛上了普林斯頓,這兒既沒有繁文縟(rù)節,也沒有歐洲大陸上的呆板和清規戒律,他在這兒享受到一個普通人生活的歡樂,也留下了不少故事。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普林斯頓有個十二歲的女孩子放學回家後總是跑到愛因斯坦家裏去玩。

媽媽發現後,把孩子狠狠訓了一頓,說:“你怎麼能浪費愛因斯坦的寶貴時間呢?”並帶著孩子向愛因斯坦道歉。

愛因斯坦笑著說:“噢,不用道歉。她帶甜餅給我吃,我幫她做算術題。我從她那兒學到的東西,恐怕比她從我這兒學到的東西還多呢!”

我的作文素材

愛因斯坦是個風趣、幽默的人。

還有這樣的故事:

有一次,美國一家醫院要聘請一位X光專家。一個猶太難民來求愛因斯坦幫忙,愛因斯坦立即寫了一封推薦信。

過了幾天,又來了一個從希特勒鐵蹄下逃出來的猶太人,請求幫忙。愛因斯坦又寫了一封推薦信。這樣,愛因斯坦給四個猶太人寫了四封推薦信,讓他們去爭奪同一個職位,讓大家哭笑不得。後來,這樣的推薦信寫得實在是太多了,以致拿推薦信去求職的人還沒開口,人家就說:“行了,行了,收起介紹信吧。這兒求職的人每人都有這樣的一封介紹信”。

我的作文素材

愛因斯坦是個樂於助人的人。

還有一個故事:

一群大學生說說笑笑,跑來問愛因斯坦:“什麼叫相對論。”

他回答說:“你坐在一個漂亮姑娘旁邊,坐了兩個小時,覺得隻過了一分鍾;如果你挨著一個火爐,隻坐了一分鍾,卻覺得過了兩個小時。這就是相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