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論字捉雞老少行(1 / 3)

次日天明,雲消天晴。

“起床了,子旭。”

“啊,天還黑呢。讓我再睡會,爺爺。”

“日落而息,雞鳴則起。你不懂這道理嗎?”

“哪有雞鳴?光聽到爺鳴了。”

“你這娃娃,小小年紀,怎地如此呱噪,再不聽話,我就打你十個板子了。”

揚子旭聽了,蹭就坐了起來,開什麼玩笑?你一板子就我嗝屁了。“爺爺,我起了,幹嘛去?”

“這裏有幾件衣服,你先穿上吧。”說著,張真人遞給他幾件短襖和褲子。還有一條麻繩,應該是當褲腰帶用的吧。揚子旭挑了兩件合體的穿上了。

“子旭呀,這裏有我剛摘的果子,你吃幾個吧。吃完我教你認字。”張真人指著桌子上幾個有點像蘋果的水果說。

“嗯,這個還挺好吃,酸甜的。”揚子旭大口的吃著,“對了,您不用教了,字我都認得差不多了。”

“才八九歲的娃娃,就敢如此狂傲?”

“不信,您可以考考我呀。”

“好,我寫你念。”張真人說罷,就虛指頭在地上寫了起來。

“哎,這張三豐果然是武功天下第一,這真氣跟不要錢的似的。”揚子旭心想,然後看著地上的字,念了起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嗬嗬,這老爺子借機嘲諷我。不過這些字都是繁體的,幸虧我自幼有修習書法,要不還真不全都認識。

“不錯,繼續念。”說罷,張真人跳到院裏,繼續寫道。

“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炫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坐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揚子旭總算流利的念了出來。

“好,好,後生可畏。想不到你小小年紀,就能識文斷字。這比你昨日哼唱的那個什麼等呀等的鄉間小調如何?”張真人捋著一把白胡子笑道。

“爺爺不要調侃我了,那小曲哪能入您的耳呢。不過爺爺寫的好字呀。顏筋柳骨,圓齊均疏。”揚子旭挑著大拇指誇獎道,說實話,張真人的書法寫的絕對是一流。

“哦?看來你也擅於書法,那你評一評為爺爺的字?”

“孫兒不敢妄語。”

“但講無妨,爺爺還會生氣不成?”

“那您是想聽真話,還是想聽假話?”揚子旭踢著地上的小石子,笑道。

“當然聽真話了。”張三豐說著,拉過揚子旭,坐在了台階上。

“爺爺寫的是行書,筆勁自然,拙樸圓柔,含蓄不失張揚,飄若浮雲,嬌若驚龍。但是家父曾對我說過‘唐宋以後無大家’”。

“此話怎講?”張真人打斷了他的話。

“這個嘛,書聖王羲之自不用提,顏,柳,趙以及唐宋八大家,每一位都是自成一派,傳世之作無不是驚豔於世。可是自唐宋以後,所有練習書法者均是模仿王,歐,顏,趙,依葫蘆畫瓢,照本宣科,再無革新。所以家父說唐宋以後無大家。”揚子旭說道,不過這些確實他爸爸告訴他的。

“嗯,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張真人不住點頭捋須。

揚子旭繼續朗朗而談:“家父還說,越晚革新成功,越值得佩服。因為先人已經把路走的越來越少了,所以革新也就越來越難了。”

“令尊真是高見,如有機會一定要登門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