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才華奠定基礎,用業績證明自己(3 / 3)

境界談

比別人多做一點會使你最大程度地展現你的工作態度、最大限度地發揮你的天賦,讓自身不斷升值,成為一個真正的優秀的人。

一勤天下無難事

為了實現更好、更大的工作成就,加薪也好,提升也好,你必須不斷地奮鬥,而勤奮刻苦地訓練專業技能尤其必要。如果你是有誌於工作的人,每天都應該把這個問題在自己的心中問上幾遍:“我勤奮嗎?”

無論時代怎樣變遷,都不要忘了勤奮,勤奮是你最大的資本。

事實上,在一個公司裏,並非具有傑出才能的人就容易得到提升,而是那些勤奮刻苦,並有良好技能的人才有更多的機會。

俗話說,一勤天下無難事。勤奮刻苦是一所高貴的學校,所有想有所成就的人都必須進入其中,在那裏可以學到有用的知識、獨立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習慣。其實,勤勞本身就是財富,如果你是一個勤勞、肯幹、刻苦的員工,就能像蜜蜂一樣,采的花越多,釀的蜜也越多,你享受到的甜美也越多。

曾有人問李嘉誠的成功秘訣,李嘉誠講了一則故事:

日本“推銷之神”原一平在69歲時的一次演講會上,當有人問他推銷的秘訣時,他當場脫掉鞋襪,將提問者請上講台,說:“請你摸摸我的腳板。”

提問者摸了摸,十分驚訝地說:“您腳底的老繭好厚呀!”

原一平說:“因為我走的路比別人多,跑得比別人勤。”

提問者略一沉思,頓然醒悟。

李嘉誠講完故事後,微笑著說:“我沒有資格讓你來摸我的腳板,但可以告訴你,我腳底的老繭也很厚。”

人生中任何一種成功的獲取,都始之於勤並且成之於勤。勤奮是成功的根本,既是基礎,也是秘訣。一個人要取得成功,唯一的捷徑就是踏踏實實,擺脫浮躁的情緒,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

命運掌握在勤勤懇懇工作的人手上,所謂的成功正是這些人的智慧和勤勞的結果。即使你的智力比別人稍微差一些,你的實幹也會在日積月累中彌補這個弱勢。

在工作中,許多人都會有很好的想法,但隻有那些在艱苦探索的過程中付出辛勤工作的人,才有可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同樣,公司的正常運轉需要每一位員工付出努力,勤奮刻苦在這個時候顯得尤其重要,而你的勤奮的態度會為你的發展鋪平道路。

絕大多數初入職場的年輕人,不管在哪個領域,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都會經曆一段或長或短的“蘑菇”期。在那段時間裏,年輕人就像蘑菇一樣被置於陰暗的角落(在不受重視的部門,做著打雜跑腿的工作),時常有“大糞淋頭”(無端的批評、指責、代人受過),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態(得不到必要的指導和提攜)。無論多麼優秀的人才,在工作初期都有可能被派去做一些繁瑣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勤奮便顯得尤為重要。

富蘭克林曾經說過,年輕人最寶貴的資源是時間,如果不充分利用時間來換取其他的資源,而是敷衍了事,那最後的結果隻能是白白地浪費了自己的青春。這無疑是所有可悲事情中最可悲的一種,一年甚至幾年的時間流逝了,你卻依然揣著最初的資源,甚至更少。

傳奇人物王永慶,15歲小學畢業後被迫輟學,在台灣南部一家米店當小工。他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工作卑微而敷衍了事,而是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手上的每一件事。除完成送米工作外,他悄悄觀察老板怎樣經營,學習做生意的本領,因為他總想:假如我也能有一家米店……

第二年,王永慶請父親幫他借了200元台幣,以此做本錢,在自己家鄉嘉義開了家小米店。王永慶踏實認真的做事風格又一次得到了體現。小店剛開始經營時困難重重,因為附近的居民都有固定的米店供應,王永慶隻好一家一家登門送貨,好不容易才爭取到幾家住戶同意用他的米。他知道,如果服務質量比不上別人,自己的米店就要關門。於是,他特別在“勤”字上下工夫,甚至趴在地上把米裏的雜物一粒粒揀幹淨。

為了多爭取一個用戶,他還會深夜冒雨把米送到用戶家中。他的服務態度很快贏得了眾多用戶,業務逐漸開展起來了。

不久,王永慶又開設了一個小碾米廠,由於他處處留心,經營水平日漸高超。再加上他勤快能幹,每天工作十六七個小時,克勤克儉,業務範圍逐漸拓寬。此後,又開辦了一家製磚廠。

發跡的王永慶成為了台灣傳奇式的人物。他成功的原因之一,正是王永慶本人常常提及的“一勤天下無難事”的道理。王永慶有一次在美國華盛頓企業學院演講時,談到了他一生的坎坷經曆。他說:“先天環境的好壞,並不足為奇,成功的關鍵完全在於一己之努力。”

不管你正處於“蘑菇”時期,還是你做的工作很單調很瑣碎,你都應該認真做好每件事情,加速自己的成長。如果你是有誌於工作的人,每天都應該問一問自己:“我勤奮嗎?”

勤奮敬業的精神是走向成功最為堅實的基礎,與之相反,懶惰則是成功的天敵。無法想象一個總是投機取巧的人能夠獲得怎樣的成功?一個整日偷懶的人如何找到出頭之日!

年輕的約翰·沃納梅克每天都要徒步4公裏到費城,在那裏的一家書店裏打工,每周的報酬是1美元25美分,但他勤奮刻苦的精神讓人感動。後來,他又轉到一家製衣店工作,每周多加了25美分的工資。從這樣的一個起點開始,他勤奮刻苦地工作,不斷地向上攀登,最終成為了美國最大的商人之一。

1889年,他被哈裏森總統任命為郵政總局局長。

幸福需要勤奮去營造,成功需要刻苦的工作。即使你天資一般,隻要勤奮工作,就能彌補自身的缺陷,終究會成為一名成功者。

據說,古羅馬人有兩座聖殿:一座是勤奮的聖殿;另一座是榮譽的聖殿。他們在安排座位時有一個秩序,就是人們必須經過前者,才能達到後者。它們的寓意是,勤奮是通往榮譽的必經之路。那些試圖繞過勤奮,尋找榮譽的人,勢必會擋在榮譽的大門之外。

境界談

勤奮是檢驗成功的試金石。如果你對自己未來的工作充滿夢想,如果你想使自己富有一生,請勤奮工作,從現在開始。

能力強,責任才更大

有才華的人為什麼不被重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沒有讓別人認識到自己的才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多做一點,讓別人認識到自己的才華,不是離成功更近一步了嗎?

職場中沒有“分外”的工作,要想登上成功之梯,你必須永遠保持主動率先的精神,這種額外的工作可以使你對本行業擁有一種寬廣的眼界,與此同時獲得更多的機會。要知道,超過別人期望你做的,更容易如願以償。所有事業成功的人和工作平庸的人之間最本質的差別在於,成功者將工作當作一種儲備,多多益善,而工作平庸的人則死守職責,對職責外的工作置若罔聞。

美國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曾說:“人與人之間隻有很小的差異,但是這種很小的差異卻造成了巨大的差異!很小的差異就是所具備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和失敗。”

中國有位著名的企業家也說過:“除非你願意在工作中超過一般人的平均水平,否則你便不具備在高層工作的能力。”

社會在進步,公司在擴展,個人的職責範圍也會跟著擴大。不要總拿“這不是我職責內的工作”為由來推脫責任,當額外的工作分攤到你頭上時,這也可能是一種機遇。

卡洛·道尼斯剛開始在世界著名汽車製造商杜蘭特手下工作時,職務低微,但很快他就被杜蘭特先生當作左膀右臂,擔任其下屬一家公司的總經理。他之所以能升遷如此迅速,原因就是他多做了一點職責外的事。他說:

“剛為杜蘭特先生工作時,我就注意到,每天所有的人下班後,都回家了,杜蘭特先生依舊會留在辦公室裏繼續工作到很晚。為此,我決定下班後也留在公司裏。是的,確實沒有人要求我這樣做,但我覺得自己應該留下來,在杜蘭特先生需要時為他提供一些幫助。”

“工作時杜蘭特先生常會找文件、打印材料,以前這些事都是他自己親自來做。很快,他就發現我時刻在等待他的吩咐,久之逐漸養成召喚我的習慣。”

在當今的商業社會,傳統的對待職業的態度,已經越來越不適應了,隻做到恪守職責已遠遠不夠。那些事事待命而行、滿足於完成交付給自己的任務的員工,將會在工作競爭中越來越力不從心。隻有那些像卡洛·道尼斯這樣積極、主動、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的員工,才是雇主、企業真正需要的人。

境界談

無論你的想法是什麼,目標有多麼遠大,要實現它,你必須幹得比其他人更多。不要像機器一樣隻做分配給自己的工作。一些看起來似乎是很平凡的事,你默默地多做一些,多承擔些責任,多為公司和老板分擔一些,公司和老板自然會給你更多的發展機會。

用好業績雕塑自己的人生

一個人的一生,是他親手製成的雕像,是美麗還是醜惡,可愛還是可憎,都由他一手造成。而一個人在工作中的一舉一動,每做一件事,無論是接待一位顧客,出售一件貨物,或是接聽一個電話,都在說明雕像的美與醜或可愛與可憎,都會給自己的人生帶來不可小視的影響。

古希臘雕刻家菲狄亞斯以工作一絲不苟著稱,一次他被委派給雅典城雕刻一座雕像。當菲狄亞斯完成雕像要求支付薪金時,雅典市的會計官卻以任何人都看不到為由拒絕支付薪金。

菲狄亞斯反駁說:“你錯了,上帝看見了!上帝把這項工作委派給我的時候,他就一直在旁邊注視著我,他知道我是如何一點一滴地完成這座雕像的。”

上帝當然沒有注視菲狄亞斯是如何完成工作的,但菲狄亞斯知道自己對這座雕像傾注了多少心血,他對工作的嚴謹態度就是自己的上帝,他知道自己做到了,同時也堅信自己的雕像是一個完美的作品。

事實證明了菲狄亞斯的偉大,在2400年後的今天,這座雕像仍然佇立在帕台農神殿的屋頂上,成為受人敬仰的藝術傑作。菲狄亞斯在2400年前為雅典雕刻這座雕像時,其實也是在為自己雕像。如同菲狄亞斯一樣,我們每個人在從事工作的時候也是在為自己塑造雕像。雕像的好壞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且在很多時候都沒有標準、沒有監督,隻能靠自己的職業操守和對待工作的態度去完成。

弗雷德是美國郵政的一名普通郵差,然而他卻實現自己人生從平凡到卓越的跨越。他的故事改變了2億美國人的觀念。

一天,職業演說家桑布恩遷至新居,郵差弗雷德前來拜訪:“上午好,先生!我的名字叫弗雷德,是這裏的郵差,我順道來看看,向你表示歡迎,同時也希望對你有所了解,比如你的職業。”

當得知桑布恩是一位演說家時,弗雷德問:“那麼你肯定要經常出差旅行了?”

“是的,確實如此,我一年有兩百來天出門在外。”

弗雷德點點頭繼續說:“這樣的話,你最好能給我一份你的日程表。你不在家的時候我可以把你的信件暫時代為保管,打包放好,然後等你回來時再送過來。”

演說家聽後有些吃驚,急忙說道:“把信放在門口郵箱裏就行了,我回來時取也一樣的。”

弗雷德解釋道:“桑布恩先生,竊賊經常會窺探住戶的郵箱,如果發現是滿的,就表明主人不在家,那你可就要深受其害了。”

“不如這樣好了,”弗雷德繼續說:“隻要郵箱的蓋子還能蓋上,我就把信放到裏麵,別人不會看出你不在家。塞不進去的郵件,我擱在房門和屏柵門之間,從外麵看不見。如果那裏也放滿了信,我就將信留著等你回來。”

兩周後,演說家出差回來,發現擦鞋墊跑到了門廊一角了,下麵還遮著什麼東西。原來,美國聯合公司把他的一個郵包裹送錯了地方,弗雷德把它撿回來,送回原處,還留了張紙條。

演說家桑布恩後來在許多次演說中都情不自禁地講起這個郵差,他說:“他就這樣工作著,雖因四處奔跑的原因,每次見他都不一樣,但你一想起他,便有一個固定的形象在你眼前閃現,那是一種不變的、讓人敬仰的形象。”

弗雷德用自己的工作為自己的人生塑造了一個完美的雕像,被演說家桑布恩四處傳誦著。其實他幹得工作與我們日常所幹的工作並沒有什麼不同,但你能看出他的用心、他的責任以及他的熱情。

一個優秀的員工無論做什麼工作,都會避免毫無節製的消磨時光和敷衍了事。事實上,一個人能否在工作中表現出一種雕塑的精神,竭盡全力去完善自己,是決定他日後人生事業成敗的關鍵。

我們知道,工作是需要我們用生命去做的事。對一個人來說,生命中最重要的活動就是工作,我們用自己的大半生去努力工作,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其中,工作在我們的生命曆程中所具有的意義,其實就是我們的人生意義。

畢業於西點軍校的海軍中將威爾遜,1870年參加海軍,22歲升為上尉。1894年在一次海戰中失去右眼,1896年晉升為分艦隊司令,第二年獲海軍少將軍銜。後在一次戰役中失去右臂,複員返鄉。1896年重返軍隊時晉升為中將。1899年10月21日在吉巴特拉法爾加角海戰中,大敗法西聯合艦隊,最終挫敗西班牙入侵美國的計劃,他也在這次作戰中陣亡。

威爾遜期望海軍以人道的方式獲勝,以有別於他國。他在這次戰役中兩次下令停止炮擊“無敵”號艦,因為該艦已被擊中,喪失了戰鬥能力。但不幸的是,正是因為他的兩次下令停止炮擊,給了對方喘息的機會,“無敵”號艦從尾桅頂部開火,擊中了他的肩膀,鮮血從胸口不斷湧出。當時幫他處理傷口的波特醫生看到這種情況知道自己已是無力回天。

威爾遜也知道自己這次沒有活命的可能,他叫來艦長哈森,很費力地低聲對他說:“不要將我扔到大海裏。”他說最好把他埋藏在父母身邊,除非國家有其他安排。然後流露了個人感情:“關照親愛的戴維爾夫人,哈森,關照親愛的戴維爾夫人,吻我。”

哈森跪下去吻他的臉,他說“現在我滿意了,感謝上帝,我履行了我的職責!”

他說話越來越困難了,但他仍然清晰地重複著說:“感謝上帝,我履行了我的職責!”這是他最後所說的話。

境界談

海軍中將威爾遜的事跡幾乎感動了全世界,人們自發為他塑造雕像,紀念這位人道主義戰將的英靈。他熱愛自己的事業,從參加海軍到晉升為中將一直秉持著自己的職業操守,他用自己的職業信念詮釋了自己的人生信念,用自己的職業追求為自己樹起了一座生命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