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神農號榆罔十二年,紀“上元太初曆”1211年,天下紛亂,夷狄並起,百姓流離,諸候譖叛。炎族誇父氏攻帝神農氏都城陳留,榆罔北遷,都榆源。十三年春,炎帝榆罔召巫男卜,辭曰:火德有九,德沒則亡;金鑠以覆,土載以正。自少典子列山以南天帝因為祭而號炎帝以降至榆罔,共八世。榆罔召謀臣相商,釋解卜辭。謀臣言於榆罔:傳五方天帝為五性之主,五性者,金、木、水、火、土也,為天地之根本。天下眾生,五性之屬。中洲唯有熊族屬土性,可匡扶神農氏攝天子位。榆罔以為然,令右監烏術往雲州,稱冊有熊君邦彙為國大監,攝雲州假天子事。二十二年春,榆罔借炎族共工氏與祝融氏相爭際,令烏術西擊炎族另一支裔誇父於伊川,奪下誇父祭天之都,炎帝原都城——空桑。是年夏,複定都於空桑……
二十三年初秋,黃河左路上,一支三千人的隊伍,正在統帥蒼林的安排下,收拾著戰爭遺留下的殘局。
這位有熊氏軒轅王的二子,與他的兄長世芒,出兵前往河曲救援被西羌諸部落聯軍圍困的常先。
穀地裏撲來的風將清透的河水掀起來,拍打著陡峭的堤岸。許多的有熊族士兵,將陣亡的將士掩埋起來。到處是敵方部落留下的屍體,不斷地有鶩鷲撲騰著落下,啄去他們的眼睛,剖開他們的胸膛,撕去他們的內髒。累累的屍骨身後,多少雙眼睛在期盼著他們回去,但是他們的丈夫、兒子,早已成了惡禽猛獸的果腹之食。
在血腥的戰爭麵前,蒼林總是覺得無奈。但他始終無法避開現實。他畢竟是王族子弟,肩上永遠都會擔負著有熊氏族的安危。
身著重甲的世芒靜靜地來到弟弟身後,左手搭上弟弟的肩膀。
蒼林扭頭看他,又默然轉過頭去看著河水。
“蒼林,我知道你心中怎麼想。但隻要天下還是四分五裂,戰爭就不會停止,每個部落都要從別人那裏得到奴隸、牛羊、糧食、財富。等他們從其他部落中得到好處,逐漸強大起來以後,我們也就免不了成為他們的新的對象。隻有統一天下,才能製止戰爭。”
“我知道,大兄。”一絲苦澀的笑容浮上他的麵頰,“即使是我們所仰賴的天神,也無能為力,他們也糾纏著數不清的矛盾,又何況是我們凡類。我隻是在想,如何能使這些紛爭早一些結束,統一天下。”
世芒瘦削的麵龐在河水印照中更加冷峻。兄弟兩個人並肩立在黃河水邊,迎著血色的夕陽,在身後拖出兩道長長的影子。
次日,一支八百人的隊伍悄悄地沿岸順流而下。
十五裏外,黃河水成為寬闊水域,原本四十餘丈的水麵猛然間拓寬至二裏有餘,此段長也二裏,成方形池狀,水流輕緩,故得名叫河池。
昨夜斥候回報,西羌主營已經撤下帥旗,將士驚惶無措。
軒轅王又送急報,告知神諭已下,近日將有龍族親族之長攻殺西羌主帥參朱。
世芒與蒼林及眾將商議之後,判斷西羌主帥新亡之後,素來散亂的西羌諸部落軍心動蕩,必於近日回撤。決定由蒼林在河池渡河迂回,在黃河隘阻截西羌一部,世芒則尾隨其後,合同河曲守軍,在其後翼進攻。務求一戰消滅西羌部分主力,使西羌在近期之內,無力再東犯。
八百將士在濃重的夜色中匆匆前進。初秋的北方,白天仍然是豔陽高照,酷熱難耐。一到夜晚,北洲的寒風經過王屋、太行兩山之間的穀地,將極北冰雪的寒冷,送到黃河岸邊。為了輕便,整隻隊伍都隻穿著了麻衣,經過樹林裏的重重霧氣,將士全身都已被水汽浸透。浸著冰雪的北風迎麵一吹,透體的寒冷。士兵們不斷地打著寒顫,牙關磕響,在夜中發咱嗒嗒的敲擊聲。
穿過一處茂密的樹林,前邊已經可以看到黃水的寬闊帶。蒼林低聲傳令下去,先令士兵將八盤粗麻繩的一頭固定在巨石之上,再派出十名水性極好的士兵帶另一頭遊到對岸,也將它係牢,全軍分做八隊,每隊百人,用早已備好的麻草繩扣在每個人的腰係與粗麻繩活扣相連,以防被水流衝散。大填率先獨自跳下河水,後邊的將士也跟著紛紛下水。
河水比岸上還有些溫暖,跳在水中,倒覺得舒暢了許多。蒼林見所有人都已經下水,跟在隊尾也下水向對岸泅渡過去。
二裏的路途,在陸地並不覺遙遠,但到了水中,對岸顯得遙不可及。隊中部分士兵不到一半就已經體力不支,幾乎要墜沉到河底,幸虧有麻繩牢牢係著,旁邊的水性好些的士兵也紛紛上來相助,連拖帶拽地把他們拖向對岸。
整支隊伍都抵達岸邊後,大家都已經疲憊不堪。冷風一吹,人幾乎要僵直。沒有月,隻有滿天的星辰,看著清冷,感覺更是寒徹入骨。
上岸稍事休息,將身上的衣服烤幹,並生灶做飯。然後趁夜,直插百裏外的黃河隘。
路上極少停頓,除卻進食與短暫的休息,都在急匆匆地趕路。許多士兵累得東倒西歪,苦不堪言。
次日晚間,隊伍已經可以遙望到隘口。蒼林才令隊伍進入密林,由各部輪流派出一百士兵砍伐枯枝幹葉,其餘人原地休整。
派出的斥候回報,騩、聭部已經全部由隘口渡過黃河,僅留一小隊約二百餘人守隘口,等待隗、槐與其他小部落的聯軍,大部已經各回各部落。稍後又報告,隗、槐軍離隘口有約六十裏。世芒則率大軍及親營衛與隗槐相隔十餘裏,並不接戰。
第三日下午,西羌聯軍已經與隘口僅隔二十餘裏。蒼林即令人迅速前往世芒部,請求世芒派人靠近隗、槐部佯攻,以盡量拖住西羌軍腳步,使其夜間時分才能到達隘口。蒼林與大填各領四百人偷襲隘口西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