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三章 生祠(2 / 2)

“不想仁兄是有來曆的人。”那邊的周大人向魏四拱手道。

魏四忙道:“哪裏,哪裏,家父行商多年,離去時留下一些基業。恰來到杭州,若不品嚐這些美食實在可惜。”

原來是紈絝子弟,敗家子。魏四立刻招來眾人的鄙視。

久娃可不管這麼多,已大口吃起。

菜肴的美味傳到鼻中,魏四笑道:“快吃吧,涼了就不好吃了。”

尤三妹問道:“我剛聽你點了道‘叔嫂傳珍’,哪個是?”

“就是這西湖醋魚。”魏四已經嚐起,肉質鮮嫩,酸甜可口,還略帶蟹味,確實是美味。

三妹又問:“為何叫那名呢?”

“從前有位嫂嫂給讀書的小叔子燒魚,由於鹽已用完,便加糖加醋燒製,故有此名。”魏四解釋道。

麵對如此美食,食欲大增,魏四幾人吃得好是痛快。

“飽了。”尤三妹、栗香都到。

久娃卻似吃多少都不飽似的,邊狼吞虎咽打掃“戰場”,邊道:“魏四哥,我還沒飽。”

尤三妹踢他一下,“亂喊什麼!”

“哦,公子,我還沒飽。”久娃想起離京前魏四的吩咐,忙改口。

然而他那句“魏四哥”已傳到那六人耳中,那掌櫃模樣的譏笑道:“怪不得進那祠堂,原來與那魏閹是同宗,一家人哪!”

“哈哈。”另幾人跟著哄笑。

魏四笑著站起走過去,向每個人拱手行禮後,道:“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諸位一定知道這話是何人所說吧。”

那位周大人“哈哈”笑道:“這個三歲小娃也知曉,乃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唐代名臣魏征之言。”

魏四點點頭,“在他去世時,唐太宗感慨道‘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征去世,我失去一麵鏡子!’。諸位,魏征也與我同宗,是一家人。”

“這……”六人這才明白魏四是來反駁他們的。

還是那位周大人豁達爽快,站起行禮道:“我等一時戲言,並無侮辱之意,還請魏兄弟莫要怪罪。”

“是啊,是啊。這天下姓魏的人多了,唯有魏忠賢禍國殃民,殘害忠良,我等心直口快,並無冒犯之意。”那五人你一言我一語地道歉。

我禍國殃民?我殘害忠良?魏四心中不解,但麵上仍帶笑容,“看來各位都是性情中人,並無關係。在下魏進忠,家中排行老四,喊我魏四即可。”天下人隻知魏忠賢,並不知其小名魏四,所以他並不遮掩。

“哈哈,這位你不知道嗎?”那位掌櫃模樣的中年人介紹那位周大人,“這位便是嫉惡如仇的杭州司理周順昌。”

“周大人,失禮失禮。”魏四驚呼。他的驚因為這個名字讓他想起《五人墓碑記》,那這五人莫非就是為救周順昌而發動民變的那五位?

他們不知魏四在想什麼,已開始繼續介紹。

“在下五人是蘇州人,與周大人交好,相約前來探望。在下楊念如,做點茶葉小生意。”那位掌櫃模樣的人介紹道,“這位年長者乃是蘇州有名的裁縫顏佩韋,這位是轎夫周文遠,另兩位是蘇州的船家馬傑和沈楊。”

魏四一一行禮。

“要不魏兄弟便過來小坐會?”周順昌邀請。

見他們都是豪情爽氣之人,魏四笑應:“好。”便拉過凳子坐他們一桌。

幾人敞開胸懷聊起,不時大罵這個“魏公祠”的無恥,聽得魏四暗暗怒罵那位浙江巡撫的下賤,令自己跟著背了黑鍋。

“方才楊大哥說周大人到杭州第一天便做了件大快人心之事,不知是何事?”魏四有意言起其他。

“哈哈。”幾人大笑。

周順昌慌忙擺手,“什麼大快人心,是我一時入戲犯了糊塗。”

原來到任當天,同僚設宴接風,席間有藝人演出,演的是嶽飛故事《精忠記》。當演到秦檜和他老婆夜間密謀殺害嶽飛時,入戲太深的周順昌竟大叫聲:“你們兩個賊人。”衝上台去便打那兩位演員。

“哈哈,周大人果然是嫉惡如仇的真漢子啊!”魏四大笑道。

周順昌隻顧擺手,“不足道,不足道。若是能見到魏閹,手刃此賊,才可稱得上真漢子。”

“若真有這日,我等願隨周大人同往。”顏佩韋五人道。

為什麼我會這麼招人恨呢?我做錯什麼了嗎?

好吧,我就在你們麵前呢,成全你們吧。魏四站起,“何須等那日,今日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