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四知道他要說什麼,默默聽著並未應聲。
“若你能勸李選侍離開乾清宮,平息紛爭,立下大功,誰還會追究你的責任呢?”繼續勸道。
魏四苦笑一下,“公公不用說了,魏四知道怎麼去做。”
當王安把魏四的態度告訴大家後,眾臣將信將疑。他一個閹人,一個奴才能辦成?
能,但還沒到時候。隻有在最後時刻,最緊張的時刻,人們才會深深感受到你的存在,你的重要。
魏四開始勸西李選侍移宮,“當下咱們處於劣勢,毫無援手。而王安等人與外廷官員萬眾一心,若真是玩硬的,逼您移宮,您又能如何?”
“但他們還未答應我的要求呢,怎能妥協?”西李仍想堅持。
“他們現在不答應也就說明永遠不會答應。”魏四直截斷了她的心思。
西李被他這句嚴厲的話嚇著,傻傻望著他。
魏四歎口氣道:“若不主動搬往仁壽宮,而是被硬性驅逐,結局豈不更慘?選侍,魏四認為今晚就得移宮。”
“可是……”西李一屁股坐下,不知怎麼辦。
魏四又歎口氣,“先皇病逝之事還未追究,崔文升是鄭貴妃的人,到時自會受到牽連,選侍應該多想想自己才是。主動移宮,才是上策。”
西李開始啜泣,失望之極,最後她用近乎哀求的語氣問魏四,“你,你會一起過去嗎?”
真把我當你老公了啊,魏四心中好笑。“魏四本就是伺候選侍的,自然會過去。”
西李這才放心地點頭,“好吧,你安排,今晚移宮。”
這夜,西李選侍離開乾清宮時,不斷回頭相望,戀戀不舍。她這一去便將再無回來可能,就此退出曆史舞台。
魏四也在回望,但他沒有不舍,因為他堅信他很快就會回來。
一陣涼風吹過,皇宮內外一片涼爽,這場鬧劇就此收場。不,是暫告段落。在不久的將來,還要拿出來曬曬。
王安和眾大臣見李選侍主動移宮,欣喜萬分,馬上開始登基大典的程序。
初六,幼小的朱由校坐在龍椅上,“咯咯”笑個不停地聽著滿朝文武山呼海嘯般的高呼“萬歲”,天啟帝在混亂中成為大明朝的皇帝。
這次移宮風波中風頭最勁的是劉一璟、楊漣、左光鬥等東林人,外廷格局開始有所變化。變化是不夠的,要的是完全的改變,所以政局剛剛穩定下來,要求追究致先皇暴病身亡責任的奏折便鋪天蓋地而來。
首先矛頭指向崔文升。而他曾是鄭貴妃的近侍,於是“鄭貴妃陰謀論”破土而出。
此時身為首輔的方從哲為了自保,未與葉向高及其他顧命大臣商議,便親筆起草詔書,認為先皇之死乃因服用崔文升瀉藥所致,罪大惡極,發配到淨軍。
方從哲走了一步愚蠢的棋,他以為這樣便可堵住眾臣的嘴,誰知欲蓋彌彰,眾臣的目標從“瀉藥”轉向“紅丸”。群情鼎沸,要求嚴懲李可灼,更有言辭激烈的大臣直言不諱地指出方從哲是幕後黑手。
已是深秋,瑟瑟涼風,枯葉滿徑。東林人的指責鋪天蓋地,方從哲已無力招架。想想“紅丸”確是由自己向先皇提起,想想李可灼確是自己引到宮中,他的心涼透。他不想背著這個罪名,於是思來想去,他寫了個很長的奏本,提出退隱。
葉向高等東林人對方從哲的辭職並不意外,也不會勸阻。而由王安掌控的內廷對方從哲也無好感,內外一拍即合,這位首輔的要求被很快批準。
方從哲在深秋的蕭瑟中離開京城,離開政壇,離開曆史。
接著開始徹查“紅丸案”,崔文升發配淨軍,李可灼流放邊疆,還有一些牽扯在內的人員皆被抓捕,等待審判。這其中便有太醫院禦醫談濟生。
趕走了方從哲,大批浙、楚、齊黨人員跟著被擠走,東林人幾乎就在一瞬間便占據了整個朝廷。
內王安,外東林,朝政穩定有序,一派清明。
已在仁壽宮的魏四覺得被遺忘了,除了整日麵對愁眉苦臉的東、西李選侍及先皇其他嬪妃外,別無他事。先皇的這些女人皆已搬來仁壽宮,王安讓魏四暫時打理。
這可不是我想要的結果。魏四悶悶不樂。
就在這時,尤三妹派人傳來話,讓他出宮回宅。魏四急匆匆回去,見到除了三妹和楊留留外,談雨嬋竟然也在。
“救救我父親!”雨嬋見到他後便抿嘴道。她是個要強的女孩子,俏麵上寫滿堅強,淚水就在眼眶卻忍住不讓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