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一章 萬曆駕崩(2 / 2)

魏四、楊留留、尤三妹進入跪拜。

“平身吧。”萬曆笑嘻嘻地望著這“天作之合”,這可是他的得意之作。

“聽聞皇上龍體欠安,她倆十分掛念,一定要來問安,還請皇上和貴妃娘娘勿要怪罪。”魏四解釋。

尤三妹、楊留留忙問安。

“嗬嗬,魏四,朕賞你的兩位夫人,還滿意吧。”萬曆得意洋洋。

鄭貴妃蔑視的目光掃過,“哼,一個閹人,想滿意也不成啊。”

魏四臉色鐵青,這句話刺到他的痛處。

楊留留替他解圍,“留留入宮專門帶上簫,不知皇上是否有雅興聽一曲?”

“好呀。”萬曆拍手叫道。他似乎又回到曾經的風流瀟灑。

留留拿起紫竹簫,便立著放到唇邊,奏起。

簫聲如訴,婉婉動聽。時而似有寒風的淩冽,時而又有傲骨寒梅的清美,是她為魏四那首《詠梅》編的簫曲。

突然間樂聲豁然開朗,歡快流暢,讓人不由地想起百花盛開的春天。最後曲風變得恬靜舒適,是無怨無悔,是坦然安詳,如同暮年老人欣慰的微笑。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曲畢,萬曆情不自禁地吟道。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從中笑。”與此同時,魏四也在心裏吟著。他感激地望向留留,這才是他想要的曲子,最符合詞中意境的曲子。

“倒還動聽。”鄭貴妃也不由地稱讚。

“謝貴妃娘娘。”留留有禮貌地還禮。

萬曆的目光停在魏四身上,“魏四,你能再把那首詞詠給朕聽嗎?”

魏四怎敢拒絕,吟誦起來。

簫聲和詞讓萬曆感慨萬分,他突然覺得自己應該還要做很多事。隻有去做這些事,他才不會抱憾離去。但還有時間,還有氣力去做嗎?

“皇上,奴才結束了。”見萬曆久久未說話,魏四道。

萬曆陷入沉思,仍無反應。

鄭貴妃開口,“皇上需要休息,你們退下吧。”

次日清晨,田義與陳矩便被萬曆叫來。萬曆口述,兩人代書,整整一日,萬曆最後一封詔書完成。很長很長,這其中有他曾經的輝煌,曾經的英明,也有他的過失。

田義和陳矩聽著,心中很是高興。這是皇上的懺悔書,更是對許多政疾的糾錯。

“這詔書由你倆保管,不可對外泄漏一點。”萬曆的語氣很嚴肅,“朕隻要活在世上,這詔書就永遠不許宣布。”

兩人忙跪地高呼“萬歲”,以表示萬曆永遠也不會歸西。

萬曆是突然想通的,在昨夜又一次聽到那首《詠梅》後。他是史上第一怪皇帝,也是最要麵子的皇帝之一。他知道自己的許多錯誤決定,他也知道這些帶給整個國家的影響,他很自責。但他決不會在生前承認自己的錯誤,向文武百官低頭。

他曾史無前例地用絕食來獲取勝利,他曾史無前例的的用十幾年不上朝來證明自己的才幹,他曾給太監賜婚,他曾去蒔花館聽曲,他曾……

好吧,關於這位史無前例的皇帝事跡便不再敘述,畢竟在臨死前,他的懺悔是真誠的。

十日後,他駕鶴西去,離開他的大明王朝,離開他的黎明百姓,離開他用一生對抗的朝廷。

一直憋屈的朱常洛在父親去世後雲開霧散,登基就位,國號泰昌。次日便下聖旨,完全按照父皇的遺詔開始新政:大力發放帑金,各部各科增補官員,罷黜久被詬病的礦稅製度……

朝廷內外高聲讚揚新皇的英明,大呼終於盼來明君。

一朝天子一朝臣,外廷的官員變化還未出現,內廷已開始顯露。

田義以年老多病為由懇請退休出宮而去。他說的是實話,勤勉實在的他在第二年便去世。

陳矩履行諾言,自請去看護梅園。新帝同意。

這兩人一去,盧受順理成章地成為司禮監掌印太監,兼管東廠,成為內監第一人。王安進入司禮監,為秉筆太監,雖在盧受之下,但以他與朱常洛那非同一般的主仆關係,誰人敢小瞧。

魏朝揚眉吐氣的日子也來到,在王安力薦下,劉若愚進入司禮監,魏朝一步登天,成為禦膳監的實際“總管”。他的資曆不夠,還不能任掌印。

隻是魏四似乎沒什麼變化,一如從前,負責照顧西李選侍和三歲的小皇子朱由校。你看,連朱由校也升級了,由“皇孫”升級為“皇子”。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魏四並不急躁,因為他知道這位新帝的壽命很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