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心態感謝你所擁有的(1 / 3)

感恩不僅僅是為了報恩,因為有些恩澤是我們無法回報的,唯有用純真的心靈去感動,去銘記,才能對得起給我們恩惠的人。在水中放一塊小小的明礬,能沉澱很多渣滓;如果在我們的心中培植一種感恩的心態,則可以沉澱許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許多的不滿與不幸,使我們的人生更美好、更幸福。

感恩父母。

父母給予我們生命,是我們今生最大的恩人,是值得我們永遠去愛的人。

“我來自偶然,像一顆塵土。有誰看出我的脆弱。我來自何方,我情歸何處,誰在下一刻呼喚我……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相信大家都聽過這首《感恩的心》。做人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尤其要感謝我們的父母,是他們把我們養育成人。

人生一世光陰荏苒,無不是生命的輪回。追根溯源,之所以有了生命,乃是父母之恩。這是來到世上的第一個恩澤淵源。生命是父母給的,今生是父母給的,這是永遠還不清的恩澤。

孟郊在《遊子吟》中寫道:“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字裏行間流露著母子深情,傾訴母愛之魅力。兒女沐浴著母愛織成的陽光吮吸著充滿母愛的瓊漿玉露。母愛偉大,父愛亦然,父母給予我們的是他人所不能及的無私的愛。

人的一生中,想要感恩的人不計其數,比如曾經幫助過我們的陌生人,關心我們的親朋好友,充實我們內心世界的導師等。但是,我們最應感激的還是生養我們的父母,是他們把我們帶到這個美麗繽紛的花花世界,讓我們感受到親情的溫暖、友情的真摯,讓我們體會到了世界的酸甜苦辣。我們曾因年少無知,把父母的一切關愛都認為是理所當然的,還經常把他們的苦口婆心的教導當成嘮叨。

年輕人,當你在家中吃著可口的飯菜,你是否感恩父母付出的辛勤勞動?當你穿著漂亮暖和的衣服,你是否感恩父母對你的關心?人生天地間就應該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自古道,百善孝為先,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先哲們,給我們留下了《二十四孝》的楷模,曆朝曆代,無不宣揚著孝道的榜樣,庶民百姓,無不張揚著孝道的美德。曆史在變,孝道不變,說法在變,原則不變,這是一種天然的力量,這是一種人性的延續。

烏鴉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恩。父母給予我們生命,哺育我們成長,教育我們長大,沒有父母便沒有我們,當我們年幼時嬉戲於課堂之上,玩耍於操場,我們的父母卻正為我們高昂的學費,而不辭辛苦地奔波勞碌著。

看著父母那爬滿歲月的額頭,看著那飽嚐雨露風霜的脊背,看著那飽經艱難困苦的絲絲白發,一種莫名的淚淌下麵頰,那是親情的呼喚。

看著那少不經事的孩童把母親氣得落淚,看著父母望子能成龍的憂慮,看著父母因孩子成績一再滑落而著急,額角的一條條銀蛇爬滿額頭,滾燙的東西從眼眶中迸出,那是感恩的淚。

俗話說:“兒行千裏母擔憂。”他們是多麼擔心自己的孩子,日夜思念著他們的兒女。可是,卻有的年輕人在節假日陪女友或是男友上街遊逛,而不知道要回家陪伴父母一會兒,把父母拋在了腦後。父母時刻牽掛著我們,我們也要時刻牽掛著父母。

我們要感謝父母為我們做的一切,因為是他們讓我們站在這五彩的世界裏,體味人生的冷暖。兒女有了快樂,最為之開心的是父母,兒女有了苦悶,最為之牽掛的也是父母。舔犢情深,父母之愛,深如大海。無論發生什麼事,無論何時何地,父母都是我們的精神支柱,強大而有力的後盾。

感恩父母,是因為父母是偉大的,無私的,父母為我們指明了生活的航向。感恩父母,因為父母就像一盞明燈,在黑暗的路上,照亮我們前行的路,使我們在鋪滿荊棘的路上,披荊斬棘,一路順利走下去。感恩父母,因為父母無論何時何地,都在關心著我們,一直在父母的眼神的關照下,成長、生活。一個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人。學會感恩父母,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父母,是每一個年輕人都應該做的。

用感恩的心對待工作。

老板知道你的能力,所以才交給你工作,公司給了你品嚐自己成果的喜悅,你要用感恩的心去對待工作。

路過人才市場,招聘會現場人滿為患,讓人感覺到就業形勢的嚴峻。每當此時,你是否會提醒自己“好好珍惜你的工作吧,擁有一份工作不容易”?

工作,既是我們安身立命之所依,同時也是帶給我們生活意義體現人生價值的平台。聽到過對工作的溢美之辭,但不少時候,聽的更多的還是對工作的抱怨,對單位的不滿,“拿起筷子吃飯,放下筷子罵娘”,人們似乎永不滿足。

其實,生存本身就是個幾率,每一分鍾都可能出現意外,不順是常態,順利才是例外。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生活、工作,抱怨著過是過,感恩快樂地過也是過,關鍵還在於人的心態如何調整。

無論是誰給了你工作的機會,我們都應抱著感恩的心態對待它。任何單位,能為個人發展提供一個崗位和空間,看中的是你的能力適合這樣的位置,希望你能勝任崗位並創造價值。如果員工隻想著單位能給自己帶來什麼,而想不到自己的責任,工作肯定是幹不好的。隻有珍惜,才會有回報。而反過來,也隻有做好工作,才會有更大價值提升空間。

能幹事的人很多,不一定所有的能幹事的人都能得到適當和很好的重用,不一定所有的能幹事的人,都有一個好的環境和平台。不管怎麼說,知遇之恩,我們是永遠也不能忘的。

當一個人能夠心懷感恩,全身心徹底融入到工作之中,當一個人的積極和熱情成為一種習慣時,便擁有了回報——快樂情緒能夠帶來業績,個人的職業生涯就會變得更為圓滿,事業則更有成就。這樣更可感受到雙重的循環樂趣:工作不再僅僅是一種職業,更成為了一種享受。快樂也是一種態度,這種態度可以改變很多表麵看上去枯燥煩惱的事情。

工作不可能天天順利,有時會有太多的失望和不如意、不快樂。麵對這些,回避隻能讓問題繼續拖延下去,顯然不是好對策。而怨天尤人、忍氣吞聲就更加的不能選擇,所以,我們要用感恩的心態去麵對工作。每個人在工作中都會遭遇困難,關鍵要憑借感恩的心態去克服。用感恩的心對待工作,就不會為名所誘,為利所惑,應該多想想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任何時候都決不做損害公司利益的事。對公司忠誠就是一種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