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七章 英雄的黎明(二)(1 / 3)

方庭實的話讓趙構震驚,終於有人敢不買他的賬,蔑視他那至高無上的皇權了。下麵會發生什麼事?苗、劉之變的陰影再次籠罩了他。沒等他做出反應,更強烈的動蕩又開始了。

臨安城裏各大主幹道、顯要地段,出現了大批榜貼,上麵寫著:“秦相公是細作!”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秦檜是漢奸。

這讓秦檜心驚膽戰,更讓趙構驚慌,他的回憶是完整的,他沒有忘記十幾年前,就在他現在所在的這塊土地上,曾經出現過聲勢浩大的起義,反抗他父親的苛政。眼下,他的作為比他父親惡劣萬倍,他爸隻是要漢人的錢,他是要漢人的脊梁!

怎麼辦,需要軍隊介入嗎?可是,自從淮西兵變以後,他最擔心的就是軍隊。剖析心理的話,現在,他兵強馬壯,卻仍然卑躬屈膝,向女真人求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不信任自己的軍隊。

試想,如果他的軍隊在北伐中不斷壯大,會是怎樣的局麵?

是金國的末日,還是他趙構的死期?

兩難中,趙構等到了議和事件中,來自文官集團的最強烈的攻擊。這一次,他和秦檜都承受不住了。

胡銓,字邦衡,廬陵(今江西吉安)人。非科班出身,因賢良方正被推薦,躋身官場,時任樞密院編修官。這是個沒有多少實權的位置,相當於國防部裏的一個小科員。

胡銓寫了一份奏章,字數不多,共一千兩百四十個。與當時動輒萬言以上的文章相比,實在很不起眼,但要看他寫的是什麼。

以金國詔諭江南事件為背景,胡銓將涉及此事的南宋官員從上至下,從趙構、秦檜到使者王倫,都盡情地批判了一番。他的用語或許沒有方庭實那樣幹脆透徹,但他的要求卻震撼官場。他要求宋廷殺秦檜、王倫以謝天下!

以國賊之名殺秦檜。

這篇討伐投降賣國主義的檄文一問世,立即傳頌四方。宜興有位名叫吳師古的進士出資刻板印行,讓它以最快的速度傳遍全國。

討伐秦檜的聲浪達到了最高峰。

世人皆曰可殺,初入相府的秦檜頂不住了。宋朝的宰執們哪受過這個,一般來說,幾句謠言就會讓他們自動辭職,比如趙鼎那樣的人,那才是愛惜羽毛的君子。這時,輿論到了這種程度,無論如何,他都得寫辭呈。秦檜真的寫了,一邊遞上去,一邊轉頭對親信說:“就讓皇帝殺了我吧,這樣才能平息民怨。”

趙構氣得滿臉青筋,這都怎麼了?上書……又有人要當陳東!胡銓是吧,真不知他是怎麼混進幹部隊伍的,好,殺了他。

可秦檜不讓,他說這樣會讓輿論爆炸的,已經有人在說陛下不孝了,這時再殺言事者,就會不孝到太祖皇帝那兒去。

趙構深吸了一口氣,他忍!他下令將胡銓發配得遠遠的,盡可能地遠,到嶺南昭州(今廣西平樂)去。立即起行,哪怕他的小老婆有孕在身,也不得耽誤。

秦檜長出了一口氣,他爽了,對政治犯就是要從重從嚴。可是,偏偏有人又說不,還是他的親信,“隻莫睬,半年便冷了。若重行遣,適成孺子之名”。

真知灼見啊,秦檜一下子明白過來了。胡銓不必去那麼遠的地方了,改為去廣州管理鹽倉。如此這般,文官集團的對抗愈演愈烈,金使也離臨安越來越近了。

這樣不行。趙構非常無奈,此情此景,隻有開啟官場“第二形態”,才能應付的了。那就是——官場無賴。誰都知道,為官之道千奇百怪,有一種人通常被形容成“官場流氓”,因為他們不講道理,倚勢欺人。可那太初級了。

官場流氓是欺負別人時的做派。而被人欺負,陷入困境時,官場無賴才能逢凶化吉。無賴們像一團爛泥一樣,隨便你怎麼樣,躺倒挨錘隨你砸,隻要你不敢真的下死手捶死我,那我就贏了。

趙構就這樣幹了,他決定不管官員們怎麼反對,抗議到何種程度,他都要安排接待金國使者的事宜。當然,這些都交給秦檜一個人全權處理。

可秦檜卻不幹活兒了。秦檜很想促成這次議和,可因此導致他喪命的話,他還是不會那麼情願的。現在,舉國沸騰,形成了誰議和誰去死的局麵。你是皇帝,你不出麵,啥事都讓我扛,這現實嗎?

更何況,戀愛中的小夥子也不要太慷慨,什麼都答應,這樣做,隻會讓女孩兒不在乎你。這時,秦檜還不能讓趙構覺得萬事無憂。

結果,趙構就鬱悶了,他一個人呆呆地坐在皇位上,好半天才憋出一句話:“這幫士大夫真無恥,想當初朕在明州(今浙江寧波)下海逃難時,朕就算下跪一百次,他們也不見得反對!”

周圍一片沉默。

趙構更火了,說:“王倫本奉使,至此亦持兩端。秦檜素主此議,今亦來求去。去則無害。他日,金人隻來求朕,豈來求他秦檜。”

秦檜很高興,終於等急了吧,這樣才好辦事。於此無可奈何之際,秦檜說出來的辦法,趙構才會不打折扣地采納。

秦檜的親信之一給事中樓炤翻書翻到了寶,在《禮記?喪服四製》和《尚書?無逸》中找到了這樣一句話:“高宗諒陰,三年不言。”也就是說,在三年的時間裏,在工作層麵上,趙構可不出麵。

這讓趙構一下子輕鬆了。古人真是太可愛了,什麼事情都為後世想到了,真不愧是永遠正確、永遠值得懷念的古人!

他再次強調議和的事情由秦檜一個人全權處理,任何人不得幹涉,不得陽奉陰違找麻煩。是嗎?文官集團有自己的打算。金國使者的要求很明確,要南宋朝廷在正式場合接受詔書。那麼,俺們百官就是不上班,這樣不算違法吧。看陛下、首相們有啥辦法。

想法很好,可惜的是,秦檜還真有辦法。

人至賤則無敵,人無恥則無礙。秦檜想到的辦法,放在任何國家、任何朝代都是無法想象的,可它偏偏就出現在了最講禮儀規則的宋朝!

他先找金使張通古商量,說讓宋朝的皇帝給他下跪顯然不那麼現實,由首相代替怎麼樣?不知道張通古當時是啥表情,不過想來想去,他還是答應了。

轉眼到了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黎明時分,宋朝首相秦檜率領宰執大臣來到使館,向金使張通古跪拜,之後用皇帝的玉輅載著金國詔書,向臨安皇宮進發。

張通古騎在一匹馬上,昂然直入都門。放眼望去,隻見大殿前的宋朝官員按班列隊,穿著緋色、綠色、紫色的朝服,腰間配戴著金魚、銀魚。很好,的確是最高規格。

卻不知這些人都是秦檜的親信假扮的。

能相信嗎?國家最高權力核心居然自我造假,騙人騙到了自己頭上!中華自古以來,何曾發生過這樣的醜聞?翻遍世界曆史,誰曾經這樣拙劣無恥過?

秦檜就敢做出來,而趙構很欣賞。

當天,金國使者騎馬直上金殿,向南宋皇帝趙構大聲宣讀金國詔書。趙構靜靜地聽完,從這一刻起,他和他的子民成了金國的臣屬。

三天之後,張通古帶著南宋的第一批歲貢——五十萬兩白銀回國了。陪同他的人有南宋的各項專責使者,比如奉表報謝使韓肖胄、副使錢愐,迎護梓宮、奉還兩宮、交割地界使王倫,副使藍公佐,這些人負責為宋朝帶回議和所得。

能不能帶回來,帶回來多少,趙構並不那麼計較,他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老媽回來就好,大哥的歸來就兩說了。可是,仍然要作準備,他得給他們修宮殿。另外,有更加重要的工作要迅速展開,他身為南宋皇帝,得向部下解釋一下剛剛都發生了什麼。

趙構迅速向嶽飛、韓世忠、張俊、吳玠等各戰區司令發去公文,說他已於某月某日得到金國詔書,裏邊沒有一點過分的要求,隻是把河南諸路還回來了。這都是首相經辦的,我並沒有參與。之所以能獲得這些好處,都是因為愛卿等忠勇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