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瓌(639—710),字昌容。雍州武功人(今屬陝西西安人)。漢蘇武二十五世孫。曆任朗州、歙州刺史,轉揚州大都督府長史。蘇瓌通曉法律,多識台閣舊章,唐中宗令其刪定律令,一朝格式,皆由他修正重訂。中宗複位後,累拜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進封許國公。睿宗即位,進左仆射,為太子少傅。去世後被玄宗贈以司徒之名,諡號“文貞”。
蘇瓌20來歲時考中進士,作了恒州參軍。因居母喪,哀毀過人,被左庶子張大成上表薦舉為孝悌。孝指對父母孝順、服從;悌指對兄長敬重、順從;孝悌是唐朝科舉取士的科目之一。
後來,蘇瓌被授為豫王府錄事參軍,為長史王德真、司馬劉禕之所器重。
蘇瓌曆任朗、歙二州刺史,適逢酷吏來俊臣坐贓被貶為州參軍。有人怕來俊臣再被起用,為討好他,紛紛致書蘇瓌,求他代為照顧來俊臣。
蘇瓌怒斥來使道:“我是堂堂州牧,待人自有分寸,豈能過分優待小人?”因而不肯拆信。而來俊臣尚未到境,就被召還京師重新起用了。來俊臣聽說蘇瓌不肯照顧他,心中懷恨,因此蘇瓌連連被外調,不得進京。
武則天長安(701—704)年間,蘇瓌遷任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揚州是大都會,南北要衝,富商大賈雲集。前長史張潛等都置金數萬,而蘇瓌離任時,兩袖清風,空身而去,隻隨身帶有一套行李。
離任後,蘇瓌徙為同州刺史。適逢大旱,定期輪流到京城擔任宿衛的府衛。
“仆射大人拜官,竟不燒尾,莫非心中不喜?”唐中宗聞言,默然不語。蘇瓌奏道:“臣聞宰相要燮和陰陽,代天理物。如今米珠薪桂,物價飛漲,百姓食不果腹,宿衛之士甚至有三日不得進食,昏倒殿上者。臣實在有罪,不稱宰相之職,因此不敢燒尾。”百官見蘇瓌敢在皇帝麵前這樣直言,無不吃驚。
景龍四年(710),唐中宗駕崩,遺詔讓韋皇後臨朝聽政,唐中宗的弟弟相王輔政。韋皇後秘不發喪,召心腹韋安石、韋巨源、蕭至忠、宗楚客、紀處訥、韋溫、李嶠、韋嗣立、唐休璟、趙彥昭及蘇瓌到禁中開會。中書令宗楚客道:“太後臨朝,相王有叔嫂之嫌,不宜輔政。”
蘇瓌一聽,起身正色道:“遺詔乃先帝之意,豈可擅改!”宗楚客等人大怒,竟不許相王輔政。為此,蘇瓌稱疾不朝。
原來,唐中宗被武則天幽禁於房州時,韋皇後一直伴隨著,備嚐艱危。兩人彼此相憐,情愛甚篤。唐中宗曾私下向韋皇後發誓道:“異日若能複見天日,一定唯卿所欲,絕不限製。”
唐中宗複位後,不食前言,聽任韋皇後為所欲為。韋皇後想學武則天,便設帷幔坐於殿後,參與朝政。
韋皇後又追封亡父韋玄貞為王,封堂兄韋溫為魯國公禮部尚書,韋溫之弟韋胥為曹國公左羽林將軍,企圖造成韋氏一家之天下。
景龍四年六月,韋皇後、安樂公主派人將毒藥放入唐中宗最愛吃的餡餅中,將唐中宗毒死,然後擁立少帝,獨攬朝中大權,不許相王輔政。對此,蘇瓌堅決反對,因此稱疾不朝。
同月,相王之子李隆基起兵入宮,殺了韋皇後。相王即位,史稱唐睿宗,提拔蘇瓌為左仆射。
蘇瓌數朝為官,不改本色,始終堅持、堅定地站在正義的一邊。他不畏權勢,持正不阿,堅守一名賢臣應有的為官準則。蘇瓌這種持節不變、正直無欺的品質是後人學習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