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陶醉其中的時候忽聽楊教授首先說道:“兩位你們對這些壁畫有什麼看法,我知道兩位都是行家不防把知道的都說說也許能找到好的出去方法。
張教授的話似乎對張家兄弟很受用,張千水首先笑著說道:“不敢當,不敢當,在您大教授麵前我們可不敢說什麼行家,我們不過接觸這些東西多一些而已,研究談不上。
霍小天知道兩個人是在推脫於是上前說道:“兩位不用客氣大家彼此都了解不必藏著掖著。”
張萬山聞言哈哈大笑說道:“霍兄還是這麼快人快語,好!那麼我們兄弟就獻醜了說的不對的地方希望兩位指證。”
說到這裏張萬山故意停頓了一下清了清嗓子才慢慢說:“如果我們兄弟沒看錯的話這些壁畫和外麵被銷毀的石刻畫應該都是戰國中晚期的,壁畫上記載的正是這個陵墓的建造過程,和埋葬的主人的身份,其中最有價值的是,從這些壁畫裏麵我們可以看到這個陵墓並不是為一個人建造的,而是為了一個家族,為好幾代人建造的,也就是說這個陵墓是一個典型家族式墓葬群,而且這個墓葬群的埋葬者從王家到官員士兵都有,根據這些我們推測這座陵墓的主人應該是戰國時期燕國的皇陵,而且燕國的士兵大臣國戚也都葬在這裏,我們在殉葬坑裏麵看到的殉人和車馬隊伍應該就是連年征戰死去的士兵,那些高台上的地位更高一些應該是大臣。我想這宮殿裏麵的內城應該就是燕國幾百年來所有王的陵墓。”
張萬山的話得到了大家的認同楊教授甚至都沒有補充過一句話,我卻覺得張萬山的話有些不妥,內城我在空中已經見過根門沒有什麼棺槨之類的東西,隻有一座寶塔,難道是我看錯了。還是棺木隱藏在什麼地方,我獨自猜測著,同時也開始對張氏兄弟另眼相看,原本我以為盜墓賊全都是一些大字不識一個四肢發達的人呢,但是經過這段時間的觀察以後我的想法被徹底推翻了,盜墓賊並不笨更不是文盲,恰恰相反真正的盜墓賊更了解曆史,了解風水。他們對的閱曆經驗甚至遠遠超過國家有些考古人員。
宮殿裏麵的東西已經被劉剛和張氏兄弟的手下一掃而空,我們在宮殿裏麵轉了一圈沒有再發現什麼有用的東西於是便來到宮殿後門。
後門和前門完全一樣而且根本沒有關死,楊教授輕輕一推石門便發出沉重的摩擦聲慢慢打開,黃光乍現一座黃色寶塔出現在內城中間,造型別致精美的塔身金碧輝煌顏色無不讓人眼前為之一亮。
偌大的內城中隻有一個幾米高的寶塔建築顯得極不協調,就像一個足球場大小的院子裏堆了一座假山一樣。尤其顏色更讓寶塔在石頭建造的宮殿中間顯得鶴立雞群,寶塔的周圍我看到了張萬山所說的那些王的棺槨,棺槨都很大呈放射狀一圈圈排列在寶塔周圍每個棺槨中間哦都有兩米左右的間距我粗略算了一下圍繞著寶塔的棺槨竟然有五十多個之多。
這裏的棺槨比外麵高台上的要大很多我想這裏的棺槨可能有套棺,按照戰國時期的墓葬規模諸侯王可以陪葬七鼎享有四套棺的待遇,四套棺看來應該是有的,但是看了一圈除了棺槨就隻剩下寶塔根本沒有青銅鼎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