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舌頭(1 / 3)

隻見數十名蟻兵哼哼呦呦扛過來一個大鼎,鼎的中央直立一樹,樹幹澆滿粘稠蜜汁,甜香四溢,其上沾滿各種各樣的鮮肉末,樹葉更由五顏六色的鈔票構成,諸多肥胖螞蟻趴在上麵成雕塑狀,栩栩如生。

禦廚喊道:“第一道菜,螞蟻上樹。”

萬德福一愣:“螞蟻上樹!人吃人嗎?”

侍者上前解釋道:“萬公子,我家國君愛民如子,最恨貪官,凡有魚肉百姓者,必先升其官職,以悅其心,然後令善言之士將美妙言辭熏蒸其身,其必陶醉,日益擴充軀殼,直至筋肉鮮美,肥頭大耳,再以搖錢樹誘其攀緣,不忍離開,名‘螞蟻上樹’,待祭祀之日,或貴賓來訪之時,示眾百姓。”

禦廚接著喊道:“第二道菜,百舌羹。”

侍者接著解釋:“我三車國境內,不論年齡,膚色,有妄語說謊者、搬弄是非挑撥離間者、尖酸刻薄諷刺挖苦他人者,以及亂講綺語者,收押刑部,將鐵鉗拔其舌,以藥酒泡七七四十九日,取出風幹,待祭祀之日,或貴賓來訪之時,製成百舌羹以供享用。”

萬德福:“看來,三車國中,犯口業者,不在少數!”

禦廚:“第三道菜,烏龜大補湯。”

侍者:“我國兵士常年狩獵,需徒步追趕獵物,是以豢養龜類,喂以草藥,捕獵前,煲湯大補,強健筋骨,此次萬公子有恩於我們三車國民,特奉品嚐。”

萬德福:“怎麼,烏龜爬得那麼慢,吃了反而會跑得快?真是好笑!為什麼不吃羚羊尾巴?”

侍者:“哎呀,長跑教練傳出來的秘方!難道有問題?請萬公子賜教!”

萬德福:“據我所知,陸地上跑的最快的當屬獵豹了,獵豹捕食羚羊也未必百分之百成功,遇到老弱病殘的,當然成功機會大了,遇到壯年羚羊,多半會無功而返,所以說健壯羚羊跑得最快了,但是不管它跑得多快,總甩不掉自己的尾巴,所以從‘吃什麼補什麼’的角度來說,要說跑得快,羚羊掛角,無跡可尋也。”

侍者:“原來是這樣子,那麼,我們改吃羚羊尾巴了。”

萬德福:“不不不,吃羚羊尾巴也跑不快!為什麼呢?因為吃什麼補什麼的理論本身就是錯誤的。也不知道誰說的‘吃什麼補什麼’,說是,吃腰子補腎,吃腦子補腦子,那,吃了魚鰓就能下水了;吃了鳥的羽毛就會飛上天了;吃了老鷹的眼睛,就看得見其它星係的行星了!無稽之談!”

侍者:“那麼,怎麼樣才能使我們跑得更快?”

萬德福:“吃草!羚羊是吃草的!吃烏龜不會長壽,烏龜是吃什麼長壽的?吃水底之細沙,喝八月的露水,采清晨東方之朝氣。要想飛,吃多少鳥蛋也不能夠!”

侍者:“萬公子真是幽默,下一道菜……”

萬德福:“慢慢慢,不要上了,來一杯茶水好了。”轉過頭對蟻王道:“陛下可知道這百舌羹,吃了之後會有什麼好處?”

蟻王示意禦廚及侍者退下,對萬德福道:“朕,願聞其詳。”

萬德福:“這盤百舌羹,看得出不止百舌,我可以逐一地來為陛下說明。”侍者端上一杯茶水。萬德福微微點頭:“謝謝。”

萬德福道:“陛下請看這條舌頭。”將盤子中一條舌頭指給蟻王:“這一條舌頭的主人名叫‘王麵正端’,陛下可知道此人被拔舌之前說了些什麼話?”

蟻王:“想必是怨天尤人,破口大罵。哼,本王依法治國,造福百姓,問心無愧!”

萬德福搖頭道:“不,不是破口大罵,更沒有怨天尤人,他對執行者說的話是:‘我的整個身體,不論哪一部分,不僅僅是我的舌頭,任何地方,你都可以隨意取用,並且,我還希望,食用我舌之人,不論男女老少,高低貴賤,其願望必獲滿足。’他,坦然受刑。陛下可查看筆供記錄。”

蟻王詫異道:“這怎麼可能!這怎麼可能呢?世界上有這種人嗎?傳旨,令刑部取‘王麵正端’的卷宗來看。並宣主審官上殿見我。”侍者遵旨而去。

萬德福道:“陛下可知道‘王麵正端’當時是怎麼想的?”

蟻王搖搖頭道:“這個……朕卻不知。”

萬德福:“世界上有一種人,修習六度萬行,名曰‘菩提薩埵’,為令眾生具一切智,於諸法中智能清淨故。於諸趣中而受生時。假使有無量百千億那由他眾生而來乞舌。菩薩爾時安置其人在師子座。以無恚心、無害心、無恨心、大威德心、從佛種性所生心、住於菩薩所住心、常不濁亂心、住大勢力心、於身無著心、於語無著心,兩膝著地,開口出舌,以示乞者,慈心軟語而告之言:我今此身普皆屬汝。可取我舌,隨意所用。令汝所願皆得滿足。菩薩爾時以諸善根如是回向。”

蟻王神色黯然:“是嗎……”

萬德福:“什麼是‘回向’呢?回者回轉也,向者趣向也,回轉自己所修之功德而趣向於所期,謂之回向。期施自己之善根功德與於他者,回向於眾生也。以己之功德而期自他皆成佛果者,回向於佛道也。陛下可知,菩薩摩訶薩以慈悲心,軟語愛語,願一切眾生得‘周普舌’,悉能宣示諸語言法;願一切眾生得‘覆麵舌’,所言無二,皆悉真實;願一切眾生得‘普覆一切佛國土舌’,示現諸佛自在神通;願一切眾生得‘軟薄舌’,恒受美妙清淨上味;願一切眾生得‘辯才舌’,能斷一切世間疑網;願一切眾生得‘光明舌’,能放無數萬億光明;願一切眾生得‘決定舌’,辯說諸法無有窮盡;願一切眾生得‘普調伏舌’,善能開示一切秘要,所有言說皆令信受;願一切眾生得‘普通達舌’,善入一切語言大海;又願一切眾生得‘善說一切諸法門舌’,於言語智,悉到彼岸。該菩薩布施舌時,善根回向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