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陝西·華陰縣·華山西峰
一支約莫二十來人的隊伍正圍著一個大坑。
“碎慫,啥時辰咧?”一個年過五旬身材短小吊眼山羊胡的老漢眯縫著眼瞅了瞅灰蒙蒙的天空,隨手在一塊兒大石頭上磕了磕手中的煙袋鍋鍋向身邊的一個半大孩子問道。
“達,午時一刻咧。”年紀約莫十二、三歲的毛頭小子聽到父親的詢問,咽了口吐沫,掏出了一塊兒做工考究的懷表斜著眼瞅了瞅答道。
老漢聽出了兒子回答時強忍住的緊張,笑罵了一聲“你個碎賊娃子,沒出息地怕個啥嘛。”接著又看了看天皺眉道:“今兒個天不好,一會兒你就別下了。”
碎慫漲紅著臉硬著頭皮叫道:“不嘛,我就要下去,回回都是我在上邊,我到現在都沒見過喔地下是撒樣子呢。”
這時候旁邊一個三十來歲,刀疤臉,禿著頂穿著粗布衣裳,手上掛了串佛珠的大漢在一旁勸道:“二爺,少爺不小了,該見見世麵了。一會兒在下麵我看著他。”
“也罷,”二爺歎了口氣,聲音明顯有些疲憊地說道:“和尚一會兒就拜托你了。”
眾人話語間便到了午時三刻,二爺先帶了兩個扛著鐵鍁的小夥跳入了之前挖好的大坑之中,要過一旁小夥手中的鐵鍁用力向地上揮了幾鏟,隨著幾聲“哢嚓”聲土星夾雜著石塊飛濺,地上隱約露出了一道青磚砌成的石牆。
“二爺,能看出來是哪個朝代的嗎?”另一個拿鐵鍬的年輕後生忍不住問了句。
二爺瞅了一眼青磚顏色和排列方式,隨口一句:“唐宋的。”然後趴到地上,湊近青磚用鼻子嗅了嗅,“當是唐朝的。”
當兩側小夥剛要將他攙起的時候,二爺突然將兩個大小夥甩開,又趴在地上皺著眉用力地嗅起了青磚。
眾人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紛紛跳下了土坑。快步來到了二爺的身前。
“噝噝,噝噝~~”
聞罷二爺皺著眉思索了一陣兒,忽然臉色一變,瞪大眼睛愣在了那裏。
眾人見到二爺這般神情個個目瞪口呆,心想著兄弟們到底是刨到了誰家的墳頭竟然能讓久經風雨的薛二爺也驚成這般模樣。
一陣沉默後薛二爺收了收心神,才艱難地扭過頭看向身旁的人們“乖乖,這下撈著條大魚了!”言語間已然壓製不住內心的狂喜。看著眾人投來詢問的目光,他忍不住哈哈一笑道:“小兔崽子們,咱們走大運了,這種規格的唐墓宋朝之前就已經被咱們祖師爺挖的七七八八。二爺我做這行幾十年裏也隻遇到過一回。今天能讓咱們遇上那是祖師爺開恩,是咱們的造化。至於這裏的墓主是誰,就要等一會兒炸開才能知道了。”
說罷便招呼眾人擺上香案,隻見一人將手中捧著的一尊紅布包裹的牌位恭恭敬敬地放在了桌案正中靠後的位置,前置一尺成圓的香爐,香爐左右分別擺了三葷兩素的瓜果肉食。貢品擺齊,單在香爐前置了一口空碗。和尚走上前來,手裏提著一隻不知道從哪兒捉來的活雞。抽出腰刀,手起刀落便將雞頭削了下來,立時鮮血便從雞頸處射了出來,噴入了空碗之中,不一會兒便接了滿滿一碗的雞血。
待眾人也將自己手中的酒碗滿上,二爺嚴肅地走到供桌前,恭恭敬敬地朝著牌位拜了三拜,然後雙手將牌位上的紅布揭開,隻見牌位上龍飛鳳舞地寫著九個鎏金大字“祖師李公彥韜之神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