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31、試車(1 / 2)

腎虧大叔按照拉塞爾的要求對帕米CF進行了調整,而小黑則自己動手改進了車載係統,3天之後,這輛凝聚了車隊所有人心血的賽車終於迎來了試駕。

本來車隊預計是要在珠穆朗瑪峰的SOR賽道上進行試車的,可惜小巴特的門路沒有打通,借用賽道的預案未果。

這次戴爵士的人脈也完全起不到作用,喜馬拉雅賽道的管理者說什麼也不讓車隊在這裏進行測試。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喜馬拉雅賽道是羅姆財團的所有物,而財團的掌門人巴特.羅姆現在正恨小巴特恨得牙癢癢,自然不可能把賽道借出來。

雖說地球站是羅姆車隊的主場,可看來這支東道主車隊在賽事主辦者眼中的地位恐怕比聯盟最垃圾的車隊都不如。

再找其他的地方所需要的花費比喜馬拉雅賽道相差無幾,而收集到的數據價值卻是天差地別,所以出於性價比的考慮,小巴特放棄了花錢再找場地的打算,這次試駕隻能在基地的那條廉價跑道上進行了。

玲繼續扮演她“萬用表”的角色,分析師團隊和技工團隊都是由她來指揮的,而她自己現在正照顧著拉塞爾的電精。

對於車隊的每個人來說,這都是第一次接觸SOR級別的賽車,拉塞爾以前雖然駕駛過時速超過600公裏的訓練車,可真正裝備齊全的SOR賽車他可沒碰過,而他的電精帕米也一樣是頭一回被裝到賽車上。

不管怎麼說,這次試車對於車隊來說是一件大事,如果數據顯示賽車的性能能夠達到預期指標,那麼設計就是成功的,這就說明帕米CF會成為一輛很有競爭力的賽車。

而至於拉塞爾的表現如何倒是沒多少人關心,畢竟能體現車隊價值的是賽車而不是車手……這些人的私心相當重。

由於不論是賽車內部結構,還是所使用的引擎,都是采用了星族的磁力齧合技術,這是一種依靠電磁斥力來推動機械運轉的零摩擦傳動係統,不但能量利用率高,而且噪音極低,SOR賽車作為靠地麵摩擦力推進的賽車,能夠有如此高的速度,磁力齧合技術功不可沒。

聽著賽車高速運動中發出的細不可聞的“嗡嗡”聲,所有人都陶醉了。

第一圈試跑下來之後,無論是賽車的性能還是拉塞爾的駕駛,其結果都相當令人滿意。

羅伯特之前確實沒有吹噓,車子的加速能力相當出色,引擎工作狀態也很好,沒有預想中的改造後遺症。而諸如懸掛、製動、轉向力、配重平衡之類的設計看起來暫時也沒有什麼問題。

而第二圈要測試的是變形係統的工作狀況以及效果,小黑又一次駕車出發了。

說起來,變形係統也是SOR賽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前鼻翼變形、定風尾翼變形以及整體空氣動力學組件變形。

變形係統算是空氣動力學組件的一種延伸,主要作用根據車型的不同也有各自特點。

比如方程式賽車的變形係統以減少空氣阻力、調節車身下壓力為主;拉力賽越野車的變形係統以保持車身製動性與平衡性為重;泛用型車的變形係統是最複雜的,它可以保證賽車能夠適應各種不同的地形。

了解當前這輛帕米CF的變形係統性能,也可以為其他車型的製造提供足夠的數據和參照。

而從第三圈開始,就要進行幾個主要係統的測試了,像跳躍係統、撞錘係統以及引擎高功率工作狀況,都需要在賽車超過理想速度之後才能表現出來,也隻有在高速情況下才能采集到更有用的數據。

於是拉塞爾開始了第三次測試,這才是他拿出自己看家本領並且把賽車的性能發揮到極限的時候。

車隊基地的這條試車道也是花巨資修建的,全長5.53公裏,整條賽道彎角並不多,但都是SOR賽道中比較典型的彎道,所以說小巴特放棄其他場地而選擇這裏也是有一定理由的。當然主要原因還是這小子犯摳門了。

這條試車道屬於整座基地的早期工程,在一年半之前就已經完工了,賽道第一次使用也差不多是在那個時候,而使用者則是奈特.馬林。

當時他駕駛的是該年幫助他獲得職業生涯第三個宇宙冠軍的音速騎士K5F。他在這條試車道總共跑了35圈,最快的單圈成績是26秒003。

帕米CF又經過幾圈的適應和預熱,終於開始了一個計時圈。

畢竟拉塞爾是從小就接觸賽車,並且在地下飆車的世界裏經曆過數年磨練的,能連續獲得三屆地球RR賽的冠軍,便說明了這家夥具有相當強勁的實力。

隻看他用了幾圈就把這輛帕米CF駕馭得收放自如,便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