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的米線種類很多,都很美味。
米線,是雲南的叫法,廣東人叫做米粉,廣西叫做粉幹,線粉。長江以南的省份基本都有這類的食品。至少我在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福建、江蘇、江西、浙江、貴州等地都吃過米粉或是米線,各地風俗不同,物產異樣,口味也就有些差別,但是我吃過最好吃、最美味的還是在雲南吃的米線。
雲南的米線,又分幹漿米線和酸漿米線。幹的那種便於攜帶,有咬頭,但缺乏大米的清香,酸漿米線就是我們在雲南的大街小巷裏經常見到、吃到的那種,筋骨好,滑爽有回甜,大米的香味很足。在雲南吃到的基本上是酸漿米線。
說起米線,大家想到的基本上是雲南的“過橋米線”,其實雲南的米線種類很多,都很美味。過橋米線因為其中包含的故事得以流傳、流行。米線的美味,在於製作米線的大米必須是新米、好米,更在於它的湯。鮮殺的活雞活鴨,加上宣威火腿的腿骨一起熬成米線的底湯,根據個人的不同口味,配上鮮豬肉片、雞肉片、豬肝片、火腿片、豆皮、草芽、豌豆尖、蔥花等,拿高深大碗裝入滾燙的鮮湯,按照先葷後素再米線的順序,快速下到碗裏,再加一點調料就可以吃了。湯色鮮白、淳厚,米線軟滑、爽口,配菜顏色豐富、味美耐饑,實在是難得的美味。尤其是在冬日裏,撥開堂披上的那層油脂,裏麵的食物熱氣騰騰,鮮香可口,香在嘴裏,暖在腹中,饑寒皆除,樂意快哉。
吃米線,尤其是過橋米線,不能著急,要撥開表層的油脂撈地下的東西吃,否則的話,表麵的油脂雖然涼了,但是湯的溫度還很高,入口過急容易燙傷嘴裏的粘膜,反而無心品嚐米線的美味了。也正是因為表層油脂的保溫作用,才成就了過橋米線的故事。那是一個紅袖添食中狀元的故事。現在沒有科舉了,會做過橋米線的淑女也就少了,僅為這一點,科舉還是有點好處的呀。
雲南的米線品種很多,吃法也很多。阿昌族的過手米線也是不錯的。阿昌族把米線做成皮,包餡在裏麵。吃的時候是把米線的皮放在手心,將烤熟的豬肉剁細,拌上花生粉、辣椒、薑末、芫荽(香菜),包在米線皮裏再吃。因是在手上完成包裹,因此叫做“過手米線”。另外,鱔魚米線的味道也很好,到了雲南不妨嚐試一下。在昆明的幾條美食街上,都可以嚐到這幾種米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