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民骨髓捐獻認知度調查
出類拔萃
作者:孫曉燕 葉蓓 李欣嘉 謝馥羽 唐蒞鑫
摘 要: 骨髓捐獻者在捐獻前悔捐,最終導致白血病患者生命消逝的案例屢見不鮮。本文介紹了大學生設計的網絡調查問卷,調查市民對骨髓捐獻的認知情況,得知隻有10.68%的被調查者知道骨髓捐獻的最佳年齡範圍是18~55周歲;53.02%的被調查者知道骨髓捐獻的方法需在外周血中抽取100~200毫升含有1%左右濃度的造血幹細胞混懸液;23.10%的被調查者認為捐獻造血幹細胞需1~2周,捐獻部位的造血幹細胞才可恢複到正常水平;隻有5.98%的被調查者願意毫不猶豫地捐獻骨髓。通過調查,得出結論,部分市民對骨髓捐獻認知不足,有待進一步的宣傳教育。
關鍵詞: 骨髓捐獻 認知度 大學生 網絡調查 宣傳策略
近年來,我們越來越多地聽到,由於骨髓捐獻者在捐獻前悔捐,最終導致白血病患者生命消逝的案例。這引起了大學生課題組同學的關注,目前骨髓捐獻的悔捐率為20%~30%,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骨髓捐獻者在捐獻前悔捐,導致他們失去當初加入中華骨髓庫的熱心呢?是對骨髓捐獻不了解?社會的影響?還是自身心理原因?
我們課題組的同學在掌握了一些基本醫學知識的基礎上,通過網絡查找了大量資料,對骨髓捐獻的相關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們打算通過此課題的研究,了解市民對骨髓捐獻的了解有多少,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捐獻者悔捐?同時也通過此課題的調查研究,向市民宣傳和普及骨髓捐獻的基本知識,讓人們更多地了解骨髓捐獻的相關知識,讓人們了解骨髓捐獻的過程,消除疑慮,為拯救生命作出貢獻。
1.課題研究背景
2010年廈門大學統計方案設計大賽參賽隊伍“ABD統計量”團隊完成了“我國代表性城市造血幹細胞捐獻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的統計調查,得出了“供求缺口非常巨大、人們認識上存在較大偏差、誌願者反悔率較高”等結論。
2.課題研究過程
(1)網絡搜索
課題組成員搜索得知,我國每年有400多萬患者等待造血幹細胞移植,僅白血病患者,全國每年就新增4萬人,其中百分之五十的患者是三十五歲以下的青壯年和兒童,因白血病死亡的人數達3萬人以上。由於我中國獨生子女較多的特殊國情,人們如果患上了白血病,沒有親兄弟姐妹可以為之配型,如果有配型的話,大約HLA配型成功的幾率在25%左右。非親緣關係的人與患者配型成功的幾率大約在20萬分之一。可見能夠得以配型成活的患者是非常幸運的。
(2)廣泛宣傳
首先借助學校網絡教學平台進行課題研究,建立QQ討論群:154744231,在提高電腦操作技術的同時,討論實踐過程。應用所學的解剖生理學等知識,了解骨髓捐獻的相關知識,撰寫宣傳廣告,印在廣告袋上,作為調查時的小禮品分發給被調查者,幫助市民了解骨髓捐獻的相關知識,提高市民的認知度,使更多的市民加入到骨髓捐獻的隊伍中,挽救更多白血病患者的寶貴生命。
(3)問卷調查
根據網上及圖書館的相關資料自行設計問卷,問卷分為客觀題和主觀題兩部分,客觀題十三題全部為單選,其中前三題為被調查者的基本信息;主觀題為兩個問答題,主觀題為選填內容,被調查者可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是否填寫。設定問卷必填內容完整,客觀題隻有一個選項為有效答案。
預調查問卷設計後,分別進行兩次預調查,一次在校內,一次在校外,每次預調查後對問卷進行分析,修改問卷,彌補問卷設計中的不足。兩次預調查後設計正式的《骨髓捐獻認知度調查問卷》。通過在人員密集處發放,被調查者當場填寫,及時回收,同時在“問卷星”網站上公開問卷,通過微博、QQ群吸引蘇州網友填寫。“問卷星”網絡問卷的網絡調查(http://www.sojump.com/jq/2413230.aspx),延伸並擴大了我們的實際調查範圍,有效擴大了樣本容量,幫助分析較為客觀、真實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