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主招生語文考試解析及複習應對策略(1 / 3)

自主招生語文考試解析及複習應對策略

考試研究

作者:孟翀

摘 要: 本文以理清自主招生語文學科出題思路,做好指導學生複習迎考工作為目的,從“考什麼?怎麼考?如何複習應對?”三個方麵展開論述,並從理論分析和實踐指導兩個角度入手,以高考為參照對象,總結出一些自招考試語文科複習應對策略。

關鍵詞: 自主招生考試 語文學科 複習方法 迎考策略

這幾年,自主招生考試如火如荼地進行,特別是在一些比較好的重點中學的重點班中,幾乎是人人上陣,都希望能為高考增加砝碼。在這樣的形勢下,許多學校嚐試開設自招考試的培訓課程。相對於理科曆來有競賽課程的傳統,高中語文課堂卻是老老實實照著必修、選修課程開展,可以說語文的自招考試培訓課程基本是從一片空地上建築起來的,這條路還很遠很長,筆者從“考什麼?怎麼考?如何複習應對?”等三個方麵理一理自主招生語文學科考試的思路,總結一些指導學生複習迎考的較實用的方法。

一、考什麼?

在高考中,語文學科是不論文理都必考的科目。各省市的語文高考題型和題組排列順序略有不同,但考查的角度幾乎都差不多,大致包括語言基礎運用、現代文閱讀、古詩文閱讀和作文等方麵,較全麵地考查學生的語文知識與語文能力。但自主招生考試重在選拔那些由高考不容易被發現的有特殊才能的學生。東華大學校長徐明稚先生曾說過不希望自主招生考試變成另外一場高考,所以在自主招生考試中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求全麵,但必須突出重點。

2011“華約”自主招生語文試題中一共有四個板塊,分別是現代文閱讀(甲)、現代文閱讀(乙)、古詩文閱讀、作文,其中現代文閱讀(甲)為純選擇題,現代文閱讀(乙)為選擇和主觀結合題,古詩文閱讀涉及詩歌鑒賞和古文斷句、翻譯兩部分。2011“北約”自主招生考試語文試題中一共五個板塊,分別是語境中的詞語辨析、文言文閱讀、文言文翻譯、現代文閱讀、作文,其中詞語辨析為選擇題,文言文閱讀為內容理解的主觀題,文言文翻譯為涉及句讀的主觀題,現代文閱讀為主觀題。2010複旦“千分考”語文部分的試題則全部為選擇題,總共32題,涉及漢字構字、讀音、字形,作家作品常識,古代文化常識,標點和拚音等方麵。

以近兩年的北約、華約、複旦自主招生考試為例,不難看出北約華約考試重能力,特別是閱讀與寫作能力,複旦千分考試重知識麵。雖然這兩類學校的考查重點不同,但僅從內容上與高考進行比較就會發現這之間並沒有太大的出入,基本涉及了語文的各個知識能力模塊。

二、如何考?

(一)考出“實效”

以語言文字運用和古文閱讀兩個知識板塊為例,看以下這兩組題目。

第一組:

甲:2010浙江高考語文第1題

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子,注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A.澄澈(chéng) 輕佻(tiāo) 豁免權(huò) 輿論嘩然(huá)

B.甄別(zhēn) 市儈(kuài)軟著陸(zháo)溫柔敦厚(dūn)

C.蒼穹(qióng) 未遂(suì) 扁桃腺(xiàn)拈輕怕重(zhān)

D.跛腳(bǒ) 菁華(jīng) 撂挑子(liào)大雨滂沱(pāng)

乙:2010複旦千分考第17題

用漢語拚音寫“複旦大學”,正確的寫法是

A.Fu Dan Da Xue B.Fudan Daxue

C.Fudandaxue D.FUDAN DA XUE

對照這兩道題目可以看出,單論知識識記來說,高考的考題知識量很大,有個別還屬於生僻字的讀音,千分考題中的四個漢字眾人皆識,可事實上很少有人會關注真正的拚寫規則,而這卻是非常實用的知識,估計在複旦大學的校門口就有標準答案。

第二組:

甲:2011浙江高考語文第18題

下列對原文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選材合理,主要敘述了張文瓘與高宗、李勣之間發生的故事,生動地刻畫了張文瓘為官的形象特點。

B.文章描寫李勣贈物這一情節,巧妙刻畫了張文瓘及同僚的性格特點,體現了作者運用寫作技巧的獨具匠心。

C.針對高宗造宮室、征四夷的做法,張文瓘在其諫言中,運用舉例論證等方法,采用駢散結合的語言,成功說服了高宗。

D.文章描寫了囚犯們因張文瓘貶謫移職而難過流淚的細節,從一個側麵表明張文瓘執法公允、深得人心。

乙:2011“北約”自主招生考試語文第12題

州郡遇聖節錫宴,率命猥妓數十群舞於庭,作“天下太平”字,殊為不經。唐《樂府雜錄》雲:“舞有字,以舞人亞身於地,布成字也。”王建《宮詞》雲:“羅衫葉葉繡重重,金鳳銀鵝各一叢。每遇舞頭分兩向,太平萬歲字當中。”則此事由來久矣。(周密《齊東野語》)

結合現實生活中所見,談談你對類似現象的看法。

同是古文閱讀的內容理解題,高考比較中規中矩,考查學生對原文內容的理解,能力考查難度為“感受·鑒賞”。自主招生試題中把文本內容的理解遷移到了對現實生活的感受上,考查難度為“思考·領悟”,難度層級上升了一級,並且貼近現實,引導學生將曆史文獻中冰冷的記憶加上時代的溫度。近些年來,高考雖然力圖改革,向現實生活靠攏,但因為要兼顧全麵考查這一任務,所以難免顧此失彼,難以處處都和現實關聯。與此相比,自主招生考試試題更注重題目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