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 拜讀葉嘉瑩先生、範曾先生《水龍吟》有感
張元昕
千古騷魂,遙渡海,京華曾別。天地會,山頭旭日,滄溟皓月。屈子紉蘭湘水碧,葉師彩筆丹心切。範公喜,素卷繪靈均,知音結。
空回首,晨煙闊。思往事,憑誰說?但春風秋雨,鬢生華發。不負三春桃李育,欣看九畹滋蘭法。看天孫,彩錦勝雲霞,盈仙闕。
【評析】
詞係拜讀葉嘉瑩先生詠屈原的《水龍吟》詞和範曾先生詞意畫有感而作。上片敘事。首三句概敘“葉師”當年海外傳播詩道之行止。接下三句謂日月變換,時間如流。接下各句敘詠屈原和作畫事,以千古知音作結。下片抒情。過片後撫今追昔,言教書育人中鬢生華發。“不負”二句謂傳承師法,弟子長成。結拍以天孫織女自喻,將以勝過雲霞的彩錦回報師門。全詞意脈清晰,音調和婉。“山”、“滄”字處均當用仄聲。個別意象如“春風”、“三春”稍有重複;結拍領字“看”亦重,可改為“待”。
【創作心得】
假如天地之間有一種超越時空、讓人類心靈不死的生命,那就是詩詞。
我是在詩詞中成長起來的,從小就有幸學習曆朝曆代的優秀作品,認識了作品中的古人。雖然我們相距千年,但我依然是他們的學生和知己,因為他們把自己真誠的生命和感情投注到詩詞中,傳給了後世的讀者,使我們受到了感動、產生了共鳴。詩詞為我們點亮了無數的明燈,能陶冶性情、升華品格,在不知不覺中使我們超越狹隘的個人得失,產生了對大自然、對社會的關懷。學詩的人是不會孤獨、不會抱怨的,因為他有許許多多的詩人老師、詩人朋友引領他走向光明之路,他還有一顆足以容下數千年興亡悲笑和大自然山河湖海的心靈。
願所有的人都在詩詞中找到這顆真善美的心靈,願後人繼續在詩詞中得到生生不已的感動。
浪淘沙
周澤
彩焰映星空。處處霓虹。一江春水半城風。戶外紅燈門上畫,美意融融。
煦色送殘冬。街樹蒙蒙。聲聲笑語喜相逢。爆竹聲中齊納福,新日初紅。
【評析】
詞寫辭舊迎新。上片寫除夕辭舊。首兩句描寫除夕之夜焰火映照星空,霓虹燈閃爍照亮不夜城。“一江”句宕開一筆,從遠處寫起,謂繞城春江也送來了春風。“戶外”二句,由遠及近,就景敘情,謂家家戶戶門上掛著紅燈籠,透出節日的喜氣。下片寫初一一早拜年納福。過片“煦色送殘冬,街樹蒙蒙”,還用實筆而意脈不斷。“聲聲”句謂人們相逢拜年說著各種祝福吉祥的話。結拍兩句謂伴隨著新一年初升的旭日,在爆竹聲中人們一起嘉納百福。小詞就景敘情,有聲有色,節奏喜慶明快。
【創作心得】
或許是緣自某一天,一個不經意,在陳木書架的大部頭中,覓著點兒純粹古樸的氣息。眼見泛黃的信筏上,站滿了棵棵水蔥樣通透的字跡,婉約清麗,使人不覺憶起了普羅旺斯的熏風。自此,我便與詩詞互識了。十八韻、十三轍,如鍾鼓錘鋬般清脆入耳。她,有鏗鏘口吻。四聲沉浮,平仄交錯,壓下、微頓、疾行抑或偶爾的飛白濺墨間,藉胡肥鍾瘦描摹滿腔愛恨情仇。
而今彩焰流火,白雪映舊聯。韶華雖逝但見庭燎晢晢,新雪年夜融融暖意在心頭,遙望明河影下,星稀數點,縱有煩惱千萬,何不笑對當空?
吟曹操
張馳彤
倚天出鞘氣衝天,
戎馬歲月奮揮鞭。
奸佞之論隨風去,
英雄滄海留遺篇。
【評析】
詩詠曆史人物曹操。首句狀曹操的英雄氣概,二句謂其一生戎馬。三句認為曹氏奸佞的說法站不住腳,無人理睬。末句讚其能武能文,留有《觀滄海》等不朽詩篇。詩立意尚好,但未能合律。詩題《吟曹操》可改《詠曹操》。
【創作心得】
我結緣詩詞源於熱愛曆史。通過曆史,不同領域、學科刺激著我創作的靈感技巧。多元的知識麵和多量的積累有助任何創作。
創作先是非刻意為之,發揮自由方展現真我。其次,詩詞是情感的表達而非宣泄,知性與思考是必要的,否則文字會難以駕馭。把握、享受思考的過程,或追問事物的規律本質,或鑽研琢磨眾人作品的優劣。創作是人與作品的共同修行。對於青少年,內涵情感的產生固然重要,關鍵還是“興致而起寫作而終”的思考過程。
最後心態淡然。即不必對偏見微詞爭辯,詩詞永遠是內心的無價之寶。碰見瓶頸也不必浮躁。時間的洗禮,人生的積累感悟會讓我們愈發成熟。
江城子 憶舊遊
張琳彬
飛花細雨過清明,曉寒輕,憶娉婷。淡雲依舊,脈脈遣離情。回首當年同學事,還若夢,似前生。
書城一路笑歡聲,共書評,惜惺惺。細攀綠柳,曾記許功成。高步雲衢如意日,重執手,赴鵬程。
【評析】
詞寫追憶舊遊。上片寫景,以清明時節飛花細雨興起,引出同窗分別之事。下片抒情,折柳作別,共相祝福。結處謂理想實現的時候再相會。字麵個別未合平仄。
【創作心得】
在這麼一個花季,我們倘若以詩詞的方式記錄自己美好的回憶與經曆,想來也是一種傳統的浪漫。我將那些青春中得意的、失意的、歡喜的、悲傷的人與事寫入自己的詩詞中,時隔多年再慢慢品味。盡管許多都已物是人非,重遊故地,風景依稀,但那些值得追憶的往事不會輕易在你人生中逝去。到最後很多人與事都變得“山盟雖在,錦書難托”。經曆過以後就覺得,真正重要的還是回憶,讀別人的詞,看別人的事。不論是“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還是“沈園城裏花如錦,半是當年識放翁”,總能感到自己的往事和他們的相似。讀得多了,感慨多了,自己也能嚐試用詩詞篆刻那時煙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