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幾個孩子是問題嗎(1 / 2)

生幾個孩子是問題嗎

封麵

作者:陳珊珊

導語:近來,國內關於二胎的新聞不少。有一則新聞說,一個十三歲的小姑娘,為了阻止父母生二胎,竟然以逃學、離家出走、跳樓、割腕等各種方法苦苦相逼,最終逼得懷孕了十三周零五天的母親含淚到醫院終止了妊娠。

計劃生育政策,是上世紀在特定的曆史條件下,中國出台的一項國家性政策。這並非中國所獨有,隻不過中國執行得最為嚴厲。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提倡中國育齡夫婦,一對夫婦隻生一個孩子,提倡中國夫妻晚婚晚育、優生優育。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並不是簡單地規定一對夫妻隻能生育一個孩子,實際上還是有很多放寬的地方,比如說計劃生育政策對於少數民族、再婚家庭、三代單傳的家庭、生育出現障礙的家庭、從事特種行業的家庭都有照顧。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實行於上世紀70年代初,到1978年成為國家的基本國策。

計劃生育曾有力地控製人口規模

中國實行計劃生育的目的在於使得人口增長與社會發展狀況相適應。計劃生育政策實行四十多年以來,所取得的成績舉世矚目。中國成功地控製了人口增長的速度,少生了四億人口。從總體而言,計劃生育政策對於中國的改革開放、經濟增長來說,可謂居功至偉。

進入新世紀以來,特別是近十年來,中國的人口結構發生了變化,中國已經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未來青壯年勞動力不足、年輕人口負擔較重的不利情勢即將在數十年後到來。計劃生育政策曾強有力地調控了中國人口出生數量,讓改革開放的中國輕裝上陣,得以實現了社會經濟的跨越式發展。但是未來勞動力不足、老齡人口過多的可預見的社會現實就在眼前,現在的獨生子女組成的夫妻供養四個老人和孩子已經很多中國都市和東部發達地區家庭結構的典型結構。

學界和輿論界對於計劃生育政策的討論從來沒有停歇。近年來,很多地區出於本地的人口和社會狀況,對計劃生育政策的執行都有了一些新的改變。最為典型的就是很多省市出現了放開夫妻雙方均為獨生子女生育二胎的限製。自浙江省在2014年1月首先出台該項政策之後,多個省市開始嚐試。如上海等發達省區,對於單獨二孩采取鼓勵政策。然而截止2014年底,全國僅有近100萬對夫婦提出了單獨二孩的申請。

從完善未來人口結構和勞動力結構的角度來說,計劃生育政策的因時而化是必然之舉。然而適齡夫妻因為對於製度形成的依賴和惰性,以及家庭負擔等各方麵考量,中國適齡夫妻對於單獨二孩政策的響應並不積極。適齡夫妻生育二胎的意願還受到自有思想觀念、家庭經濟狀況及頭胎子女的反應等多方麵因素的影響,所以獨生子女組成的家庭生育二孩的積極性並不高。這種傾向在城市,特別是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最為突出。

說到底,是否生育二胎,還是各個獨生子女組成的家庭自己的事情。世界上沒有同樣的花瓣,中國的家庭家家有自己的經,情況都不太一樣。隻要製度鬆動,各個家庭肯定會根據自己的狀況做出適合於自己的抉擇,更多的討論並無太大意義。本文開頭出現的那則新聞隻不過是特例而已,揭示了社會的一些狀況,但是並不具有普遍性。

絕大多數西方國家並不限製生育

生育政策是國家根本大法,直接關係到一個國家的國力和競爭力。它一定要科學,並不是說,人越多越好,也不是說,人越少越好。馬寅初教授與毛澤東的爭論的勝負,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用極大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因為毛澤東主席的一句話,人多力量大,新中國在建國之初的生育高潮,幾乎將中國的人口翻了一倍。如果不是批判了馬寅初的新人口論,中國怎麼會在短短不到三十年的時間裏,將人口從1953年的6億人,突破了10億大關。

西方國家的人口政策也是與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密切相關的。目前西方國家對於生育並沒有限製,除了與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相適應之外,西方的生育還受到宗教的影響。在西方國家並不存在二胎這樣一個話題,所以在這個話題上,並不存在中西方對比的可能性。如果非要對比,可以這麼說,中國較為嚴格的獨生子女政策與西方不限製子女數量的政策,可以進行對比。

先說西方國家經濟社會政策對於人口政策的影響。可以這麼說,西方國家不僅是不限製人口的生育,相反他們是鼓勵人口的生育。西方國家工業發達,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高,早已進入老齡化社會,出生率低一直是困擾他們的重大問題。很多西方國家的人口不僅沒有增長,反而在不斷地緩慢下降,如果刨去移民人口,這種情勢讓西方國家更為擔憂。